【原文】
路傍老人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
【赏析】
“大历十才子”以作酬唱诗而得名,其山水诗也颇多佳作。但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角的诗篇为数不多,比较著名的就是耿湋的这首《路傍老人》。
“老人独坐倚官树,欲语潸然泪便垂。”这两句是写诗人见到老人的苦况及向老人发问,下六句都是老人自述之语。官树,即官道旁的树,因大路是公家所建,故称为官道。这里写老人孤独地倚着官树而坐,诗人向前发问,老人未言先垂泪,总写出老人的悲苦,并让人急于了解他垂泪的缘由。
“陌上归心无产业,城边战骨有亲知。”这两句“乃一篇之警策”。“陌上”,即老人面前的大路,“归心”即思归之心,接着句中又陡然来一转折“无产业”,虽然思归,可是故乡的产业已经荡然无存,回去难以有生活依靠。假如有亲朋可以托付,或许仍然可以归乡,可是老人的“亲知”——亲戚和朋友,又都化为城边的战骨。此句“有”,其实无,反言得妙。这样,既无产业,又无亲故,回乡梦必然成为泡影,读到这里,读者也不禁为老人伤心泪下,和老人一起痛恨,诅咒这可恶的战争。
“余生尚在艰难日,长路多逢轻薄儿。”老人无家可归,无亲友可依,真正是走投无路,因而十分悲痛。“余生”含有双重意义,一是指虎口余生,没有像“亲知”那样化为城边的战骨;二是说年纪老迈,剩下的生命已为日不多了。“艰难日”是说时局还没有太平,可见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时。下句写老人在流浪途中又经常受到轻薄儿的欺凌、侮辱,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可怜的老人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最后只能喊出发自肺腑的哭声:
“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老人却历尽劫难,备尝辛酸,此时一贫如洗,真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这两句借与大自然的对比,喊出了老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声音,这是对那个动乱的社会的控诉,但这种控诉也不能改变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老人的不幸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唐肃宗、代宗时期动乱的现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在诗风较为浮靡、题材较为狭窄的大历十才子诗中,弥足珍贵。就内容而言,诗人选择老人作为描写对象,表现时代动乱,是很富于代表性的,因为老人问题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孤独无助的老人更是乱世中最凄惨的人;而中国历来有敬老的美德,写老人的不幸最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另外“十才子”在诗中写老人的不幸,也常常悲叹自己的衰老,这正是他们身处乱世而又无力振作的迷惘心理的折射。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一作耿纬,字洪源,河东人。公元763年(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曾为左拾遗,大理司直。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有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494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