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注释与鉴赏
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两山 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赏析】
725年,李白离家出川,顺江而下,经过渝州(今重庆市),穿过三峡,游历荆州,来到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这年夏天,他饱览洞庭湖风光,入秋之后,他从岳州返回湖北,东下浔阳(今江西九江),登庐山,再东行,经过天门山。此后,李白在金陵、扬州、镇江、苏州等地纵情湖山,游览名胜,饮酒吟诗,结交朋友。
《望天门山》就是青年李白乘舟泛江,途经天门山时的作品。
芜湖天门山李白塑像
天门山,就是安徽省境内的东、西梁山。东梁山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在江东岸,今属芜湖市。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长江西岸,今属和县。两山夹江对峙如门,故合称天门山。东、西梁山虽不高,但临江巉岩壁立,陡如刀削。
这首诗写了大江碧水东流,天门青山锁钥,红日托起白帆,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巨笔如椽勾勒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山日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诗人不写东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 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望天门山》简省含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 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 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
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以及诗人饱含激情观此名山胜景的欣喜、激动的心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舟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汹涌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后来,李白还曾经登临天门山,写下了许多咏叹天门山的诗句,作有《天门山铭》,人们把这篇铭文刻写在天门山石壁上,可惜今已不存。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歌咏,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在李白笔下,祖国的山川多姿多彩,或明媚秀丽,或雄伟壮观。
李白描绘自然风光,往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有一种开阔伟丽的极致,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时而又把人引入仙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时而又仿佛置身画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总之,李白的诗歌像千姿百态的奇异长廊,令人美不胜收。
【望天门山注释与鉴赏】相关文章:
1.望天门山古诗鉴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4173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