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贻笑原文及翻译
楚人贻笑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楚人贻笑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楚人居贫,读《 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ji)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方》这本书后,得知“ 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于是他就到一棵树下仰起头来摘叶子,发现一片遮蔽着正在守候蝉的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叶子落到地上,地上原本有落叶,不能再分辨,他就扫了几斗带回去。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几天后,妻子不耐烦,欺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 喜上眉梢,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注释
释字词
①《 淮南方》:书名,即《 淮南子》,汉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
②伺(sì):观察,守侯。障: 遮蔽。
③恒:常,总是。
④绐(dài):欺骗。
⑤赍(jī):携带。
⑥诣(yì):到……去。
⑦受辞:听取供辞。
⑧不治:不予治罪。
⑨ 邯郸淳(132--?):曹魏时 书法家、 文学家。邯郸人。博学多才,精通训诂,善写“虫篆”与八分隶书。曾得 曹操器重。魏黄初(222)中,官为博士、给事中。因其著《投壶赋》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赏赐。著《笑林》3卷,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 魏人邯郸淳编撰。其中一些笑话散存于《 艺文类聚》、《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等类书中。《 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级趣味 。
通假字
①不
不,通“否”,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如“汝见我不?”
②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异义
可以
今常用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文中古义:可以用它来……;如“可以隐形”。
不见
今常用义:不见面;不在了。文中古义:看不见;如“绐云:‘不见。’”
对面
今常用义:对过;正前方。文中古义:面对面;如“对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文中古义:别人的物品;如“对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义:无法医治。文中古义: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词多义
居
(1)动词,处于;如“楚人贫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2)动词,停,止;如“居十日, 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3)名词,家,也有家境的意思。如“居贫”意为:家里贫穷,或家境贫穷。(《楚人贻笑》)
复
(1)副词,又,再;如“不能复分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2)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经
(1)动词,经历;如“经日乃厌倦不堪”。
(2)名词,经书;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
言
(1)动词,说,讲;如“妻始时恒答言‘见’”。“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2)名词,话语;如“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受
(1)动词,接受;如“县官受辞”。“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2)动词,遭受;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辞
(1)名词,言辞;如“县官受辞”。
(2)动词,辞别,告别;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
说
(1)shuō,动词,叙述;如“自说本末”。
(2)shuō,名词,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如“故为之说,以侍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3)yuè,形容词,同“悦”,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六则》)
【楚人贻笑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731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