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鉴赏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②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③。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④。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⑤。
【背景简介】
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杜甫携家逃难,最后安家于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路途被叛军所执,带到长安。这首诗是秋天月夜,在长安怀妻之作。杜夫人姓杨,为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由于两人共经艰苦的流亡生活,每逢分离,常有怀念之诗,如另一首在梓州时所作《客夜》,也有“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句。
【重点字词解析】
①鄜州:今陕西富县。②闺中:原意是指内室,这里指妻。③遥怜两句,《瀛奎律髓》纪昀批云:“言儿女不解忆,正言闺人相忆耳。”忆长安:忆在长安的父亲。④香雾两句,由自己望月思家,联想到妻子也想念他时的情景。香雾:仇兆鳌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古人雾露井提,这里当是泛指水气。云鬟湿:谓鬓发被水气沾湿。清辉:指月光。玉臂寒:因在月下忆夫久立,所以臂有寒意。⑤何时两句:想象有一天能在月光下并聚在一起,两人的泪痕才消失了。虚幌:通明的薄幔。
【赏析鉴赏】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人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来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巳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于?”“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月夜》鉴赏】相关文章:
1.《月夜》古诗鉴赏
2.《月夜》唐诗鉴赏
3.《月夜》诗歌鉴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5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