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尚书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尚书序》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①,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②,由是文籍生焉③。
伏牺、神农、黄帝之书④,谓之“三坟”③,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⑥,谓之“五典”⑦,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⑧,雅诰奥义⑨,其归一揆⑩,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⑾,求其义也。九州之志⑿,谓之“九丘”⒀。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注释】
①〔伏牺氏〕又写作庖牺、包牺、宓羲、伏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即太昊(ha。诰)。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王(wang望)〕统治。
②〔八卦〕由阴(两短横)阳(一长横)两种线形组成的八种符号,用来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八卦又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观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八卦最初是上古记事的符号,后来被用作卜筮的符号,逐渐神秘化。〔书契〕文字。《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结绳〕文字产生以前的一种记事方法。用绳打结,用不同的形状和数量标记不同的事件。
③〔由是〕因此。〔文籍〕文章典籍。
④〔神农〕传说中的古代三皇之一,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教民稼墙,尝百草为医药治疾病。〔黄帝〕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因居姬水,又改姓姬,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曾打败炎帝,斩杀蚩尤,而取代神农氏。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制都从黄帝时开始。黄帝、神农、伏牺合称三皇。
⑤〔三坟〕《孔疏》。“坟,大也。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
⑥〔少昊〕黄帝的儿子,与颛顼、高辛、唐、虞合称五帝。〔颛顼(zhuan xu专须)〕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称高阳氏。〔高辛〕黄帝的曾孙,少昊的孙子,又叫帝喾(ku酷)。〔唐〕尧帝,属陶唐氏,又叫唐尧,简称唐。〔虞〕舜帝,属有虞氏,又叫虞舜,简称虞。
⑦〔五典〕《孔疏》:“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故曰:言常道也少”
⑧〔设教〕设施教化。伦。〔伦〕类。《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犹类也。”郑玄注:“拟,犹比也。伦,犹类也。”
⑨〔雅诰〕雅正辞诰,指夏、商、周三代的文章。在《尚书》中,夏书、商书、周书有训、诰、誓、命、歌、贡、征、范八类,这里用诰代表。
⑩〔归〕指归,皆趣。〔揆〕道理。
⑾〔八索〕《孔疏》:“引言为论八卦事义之说者,其书谓之八索。”又说:“此索谓求索,亦为搜索。”
⑿〔志〕记述。
⒀〔九丘〕《孔疏》:“其论九州之事所有志记者,其书谓之九丘。”
【译文】
古代伏牺氏治理天下的时侯,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处理政事,因此产生了文章典籍。
伏栖、神农、黄帝三皇时代的书,叫做“三坟”,是讲大道理的;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代的书,叫做“五典”,是讲普通道理的。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书,即使设施教化不与三坟五典同类,但雅正辞诰的深奥意义,它们的旨趣是同一个道理,因此,各个时代都把它们看得很宝贵,认为是最重要的教导。演说八卦的,叫做“八索”,求索八卦的意义。记述九州的,叫做“九丘”。丘,是聚集的意思。意思是说九州所有的,土地所生长的,风气所适宜的,都聚集在这种书中。《春秋左氏传》说:“楚左史倚相能够阅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是说的上古帝王遗留下来的书。
(以上是第一段,指出《尚书》与上古三皇五帝时的书旨趣相同,是对后世最重要的教导。)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①,睹史籍之烦文②,惧览之者不一③,遂乃定《礼》、《乐》④,明旧章⑤,删《诗》为三百篇⑥,约史记而修《春秋》⑦,赞《易》道以黜“八索”⑧,述职方以除“九丘”⑨。讨论坟典⑩,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⑾。芟夷烦乱⑿,剪截浮辞⒀,举其宏纲⒁,撮其机要⒂,足以垂世立教⒃,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⒄,所以恢弘至道⒅,示人主以轨范也⒆。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⒇。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21)。汉室龙兴(22),开设学校,旁求儒雅(23),以阐大猷(24)。济南伏生(25),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26)。至鲁共王好尚书序,治宫室(27),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28)。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29),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30),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31),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32),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注释】
①〔先君〕子孙称自己的祖先。
②〔睹(du堵)〕看见。〔烦〕烦琐,不必要的户
③〔不一〕不相同。
④〔遂乃〕于是就。〔定〕《孔疏》:“修而不改曰定。”
⑤〔明旧章〕《孔疏》.“明旧章者,即《礼》、《乐》、《诗》、《易》、《春秋》是也。
⑥〔删《诗》为三百篇〕《孔疏》:“就而减削曰删。”古代有诗三千馀篇,孔子除去重复的,选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有序无诗,完整的共三百零五篇。说三百篇,是取其整数。
⑦〔约〕《孔疏》:“准依其事曰约。”
⑧〔赞〕《孔疏》:“因而佐成曰赞。”《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黜(chu触)〕退而不用。
⑨〔职方〕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⑩〔讨论〕整理。《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郑玄注:“讨论,整理。理,亦治也。谓整比其辞而治之也。”
⑾〔讫(qi气)〕完结,终止。
⑿〔芟(shan山)夷〕削除。〔烦乱〕烦琐杂乱的文字。
⒀〔剪截〕删减。《孔疏》;“去而少者为剪截也。”〔浮辞〕虚浮的言辞。
⒁〔宏〕大。
⒂〔摄〕摘取。〔机要〕精义和要点。
⒃〔垂世〕流传后世。〔立教〕给人制定规范而施行教育。
⒄〔典〕大册,五帝之才书。如《尧典》、《舜典》。典、谟、训、诰、誓、命,都是《尚书》的文体。〔谟〕谋仪。如《皋陶谟》。〔训〕训导,教导。如《伊训》。〔诰〕古代诸侯朝见君主时,君主告诫诸侯的言辞。如《汤诰》。〔誓〕誓词。如《汤誓》。〔命〕命令。如《说命》。
⒅〔恢弘〕发扬。也写作“恢宏”。〔至道〕最深刻的道理。
⒆〔轨范〕楷模,法式。
⒇〔三千之徒〕指孔子的学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1)〔先人〕《孔子家语》:“子襄以秦法峻急,壁中藏其家书。”据《史记·孔子世家》,子襄是孔子后裔,孔安国的曾祖。〔用〕因此。
(22)〔龙兴〕比喻新王朝的兴起。《孔疏》:“言龙兴者,以《易》龙能变化,故比之圣人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
(23)〔旁求〕广泛寻求。
(24)〔大猷〕大道。指三坟五典等先王典籍。
(25)〔伏生〕名胜,字子贱,汉济南人。秦时博士。汉文帝时,伏生已九十多岁,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晃错向伏生学《尚书》,由伏生女儿口授二十馀篇,即今文《尚书》。
(26)〔莫〕没有谁。
(27)〔鲁共王〕又写作鲁恭主。汉景帝的儿子,名馀。好治苑囿狗马,又好音乐。曾毁坏孔子故居,从壁中得到古文经传。
(28)〔科斗文字〕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以头粗尾细像蝌蚪而得名。魏三体石经中古文,就是头粗尾细的蝌蚪文。科斗,同蝌蚪。
(29)〔金石丝竹〕指音乐。金,钟;石,馨;丝,琴;竹,管。
(30)〔时人〕当时的人。
(31)〔隶古定〕用隶书的笔划写古文。
(32)〔摩灭〕消失,湮灭。摩通磨。
【译文】
我的祖先孔子生在周代末年,看到史籍中的一些烦琐不必要的文字,担心阅读它们的人不专一,于是就修定《礼》、《乐》,使旧有的篇章更加显明,削减《诗》为三百篇,按照历史事实的记载去整理《春秋》,帮助完善《易》的道理而废弃了“八索”,阐述了职方的职责而排除了“九丘”。整理三坟五典,断代从尧舜以后,到周代为止。删掉烦琐杂乱的文字,削减虚浮不实的言辞,提出宏大的纲领,摘取精义和要点,足以流传后世,给人制定法式施行教育的典、谟、训、诰、誓、命各类文章共一百篇,用来发扬最深刻的道理,让国君看到楷模。帝主的制度,坦然明白,可以实行,三千学生都接受了其中正确的道义。
到秦始皇消灭先代的典籍、焚书坑儒的时侯,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的先人因此把家里的书收藏在住宅的墙璧中。汉朝兴起,开设学校,广泛寻求博学的儒士,以便阐释先代的典籍。济南伏生,年龄已超过了九十,失掉了原有的经书,用口传授,只有二十多篇。由于是上古时侯的书,就称为《尚书》,而百篇的大意,世上没有谁能够听说。到鲁共王时,喜欢修筑宫室毁坏孔子的旧屋用来扩大自己的住房,在孔子旧屋的墙壁中发现了先人所收藏的、用古文写的虞夏商周的书及传、《论语》、《孝经》,都是蝌蚪文字。鲁共王又登上孔子的庙堂,听到了金石丝竹奏出的音乐,于是不再继续毁坏孔子的旧居,于是不再继续毁坏孔子的旧居,并将书全部还给孔家。用蝌蚪文字写的书很早以前就已经废除了,当时的人没有能看懂的,用从伏生那里听到的书考察讨论文中的意义,定下其中可以认识的写成隶书,再用竹简写下,比伏生的今文《尚书》增多二十五篇。伏生又把《舜典》合并在《尧典》中,《益稷》合并在《皋陶谟》中,《盘庚》三篇合为一篇,《康王之诰》合并在《顾命》中,再分出这些篇,连同序一共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余错乱散失,不能理解,全部上送官府,藏在书库中,等候能够读懂它们的人。
【尚书序全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大学全文译文
2.心术全文及译文
3.国语全文及译文
4.大学全文的译文
5.反经全文及译文
6.花影全文及译文
7.大学全文及译文
8.论语全文及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245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