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翻译赏析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翻译赏析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前言】

  《营州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生动地刻画了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性格。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虏酒:指当地少数民族酿造的酒。

  胡儿:少数民族的孩子。

  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毛乱的样子。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

  【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12147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