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八阵图记
杨慎
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在夔者盖侯从先主伐昊,防守江路,行营布伍之遗制;新都为成都近郊,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武侯之人品事业,前哲论之极详,不复剿同其说。独其八阵,有重可慨者。吏谓侯推演兵法,作为八阵,成得其要。自令行师,更不覆败,深识兵机者所不能洞了。盖胜之于多算,而出之于万全,非借一于背城,而侥幸于深入也。
惜乎!其方锐意以向中原,而溪蛮洞獠,左跳右跋,以裂其势。外寇方殷,内境自惫,使夫八阵之妙,不得加于二曹三马之枭敌,而乃止试于七纵七擒之孟荻;天威神算,不骋于中原王者之区宇,而仅以服南中巴僰之偏方。事机既已迟,精力又已亏,勇贾其余,师用其分,以为大举,譬之逐盗救火之家,挺刃决水犹恐不及,而内外仇贼,自相乘机胠箧助燎,则虽有倍人之知力,亦自无如之何!侯之不幸,势正类此。天之所坏,谁能支之?祚去炎汉,不待陨星而后知矣。
嗟乎!国之兴亡,天也。而千载之下,君子独遗恨于蜀汉之事者,非以武侯故耶?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不然,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晋马隆用八阵以复凉州,是在侯前已有之,而后亦未尝亡也。功既有成,而后世犹竿所称述,况能传其遗迹至今乎?
慎尝放舟过夔门,吊永安之官,寻阵图之迹,惟时春初,水势正杀,自山上俯视,下百余丈,皆聚细石为之,凡八行六十四蕝①。土人言:夏水盛时,没在深渊,水落依然如故。在吾新都者,其地象城门四起,中列土垒,约高三尺。耕者或铲平之,经旬余复突出。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
庆阳韩君大之,以进士出宰吾邑,始至,拜侯之荒祠,次观遗垒,重有感焉。谓慎日:“今阵图在夔者,有少陵东坡之诗,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无所表识,往来者不轼,樵牧者不禁,非缺欤?祠宇行当新之。阵图所在,欲伐石树道左,大书曰:‘诸葛武侯八阵图。’碑阴之辞,子宜为之。”
夫崇贤存古,以示向往焉,循良事也;推表山川,考记往昔者,则史氏职也。遂书之使刻焉。
(选自《太史升庵全集》卷四,有删节)
【注】①蕝(jué):标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剿同其说 剿:抄袭。
B.则窦宪尝勒八阵以击匈奴勒:强取。
C.惟时春初,水势正杀 杀:消退。
D.往来者不轼轼:伏轼致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则其恒所讲武之场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其方锐意以向中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
C. 四方灼知,而此顾泯焉因人之力而敝之
D. 遂书之使刻焉 复鸳言兮焉求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故垒遗墟,独为之爱惜不已?乃其忠义之激人,不独其法制伍之妙也。(4分)
(2)此乃其精诚之贯,天之所支,而不可坏者,盖非独人爱惜之而已耳?(4分)
11.第1卷文言文中,杨慎为什么要写本文?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B(统率,部署)
9.C(连词,表转折。A.副词,表判断,是;连词,就。B.代词,他;代词,自己。D.兼词,于之,在碑石上;代词,什么)
10.
(1)(4分)(人们)到诸葛亮的故地和遗弃的废墟(来凭吊),仅仅是替它痛惜不已吗?是因为他的忠义能够激励后人,不单单是他的八阵之法指挥军队打仗的绝妙啊。(“激”“制”各1分,大意2分)
(2)(4分)这是诸葛亮的精诚贯通(一生),是上天支持的,因而不能够被损坏,大概不仅仅是人们爱惜他罢了吧?(“贯”“支”各1分,大意2分)
11.(5分)①韩君嘱托;②痛惜八阵图未得大用;③彰显新都八阵图的历史价值;④赞武侯的忠义精诚;⑤考记往昔,崇贤存古。(答对1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武侯诸葛亮的八阵图,在四川境内有两处:一处是在夔州的永安宫,另一处是在新都的弥牟镇。在夔州的大概是诸葛亮跟随先主刘备进攻吴国,防守长江通道,在路上留下的排兵布阵的遗迹;新都是成都的近郊,(八阵图遗址)就是诸葛亮常常演练八阵图的讲武场地。
有关诸葛亮的人品和事业,前辈们论述得很详尽了,我就不再抄袭和他们一样的说法。唯独他的八阵图,有再次可以引起感慨的地方。史书上说诸葛亮推演兵法,研制成了八阵图,完全掌握了兵法要领。(诸葛亮)自从让八阵图用于军队打仗,更是没有打过败仗,这是深知兵法谋略的人所不能通晓和明瞭的。因为诸葛亮取胜在于多谋略,因而用兵万无一失,并不是背向自己的城池决一死战,更(不是)深入敌境之后的侥幸取胜。
可惜啊!正当诸葛亮积极向中原进攻的时候,可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前来滋扰,来分裂诸葛亮的兵势。在外敌正盛的时候,国内的防守自然空虚,即使那如此巧妙的八阵图,却也没能应用在对付曹氏父子及司马父子这样的劲敌上,竟然只是在七擒孟获的斗争中应用;如此威力巨大的八阵图加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能够用于逐鹿中原的帝王战争,却仅仅作为使巴僰这类边远的少数民族臣服的方法。不仅时机早已错过,精力又大受损耗,鼓足他们剩下的勇气,兵力被使用到极限,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就好比既要追赶盗贼又要救火的人家,提着刀追赶盗贼和用水灭火都还来不及,可内外的仇人贼寇,各自互相乘机从旁边撬开箱子把火烧得更大,那么即使有超过别人一倍的智慧和能力,也自然没有什么办法!诸葛亮的不幸,情势正是像这样。上天要毁坏你,谁能够支撑维持下去呢?蜀汉的福气远去,不等诸葛亮死去就已经知道了。
唉,国家兴亡,是天命呀。但是千年以来,只对蜀汉的事情遗憾的君子们,不是因为武侯的缘故吗?(人们)到诸葛亮的故地和遗弃的废墟(来凭吊),仅仅是替他痛惜不已吗?是因为他的忠义能够激励后人,不单单是他的八阵之法指挥军队打仗的绝妙啊。如果不是因为这些,那么,窦宪曾经凭借八阵来抗击匈奴,晋代的马隆用八阵来收复凉州,这些都是在诸葛亮之前就有的,并且遗迹以后也没有消失。他们的功绩已经是现成的,可后世却很少称赞传扬他们,更何况谁能留传他们的遗迹到今天呢?
我曾经坐船经过夔州,去凭吊永安宫,寻找八阵图的遗迹。当时正值初春时节,水量正在消退,从山上向下看,下面百丈深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小石头组成了八阵图,总共有八行六十四个标志。当地人说:夏天水多时,八阵图被淹没在深水之中,水退去之后,仍然和以前一样。在我家乡新都的八阵图,地势像城门一样四方隆起,中间布列土堆,大约有三尺高。耕种的人有时铲平土堆,过十几天土堆又冒了出来。这是诸葛亮的精诚贯通始终,是上天维护的,不能够被损坏的原因,大概不仅仅是人们痛惜他吧?
庆阳的韩君大之,凭借进士身份出任我县的主管,刚到的时候,就祭拜武侯的荒祠,然后再去参观八阵遗迹,多有感慨啊。他对我说:“如今在夔州的八阵图,有杜甫、苏东坡的诗(宣扬它),天下人都知道,但本地的八阵图遗迹反而泯没,没有任何标记,来来往往的人不表达敬意,打柴放牧的人不加以禁止,不是一种遗憾吗?祠堂和楼宇应当重新修缮一新。八阵图的所在地方,要雕刻碑石立在路的旁边,上面写上大字:‘诸葛武侯八阵图’。石碑背面的文字,你应该去写。”
尊崇贤能保存古迹,用以让后人去凭吊,是非常好的事情;推介标记河山,考证记录过往之事,就是史官的职责。我于是写了这篇记文,让他刻在碑石上。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1080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