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赴台交流会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生就像坐火车,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站点,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路途。也许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坐在硬座车厢里的众生相,经历着相同的终点却不同心理不同遭遇的旅途,我的台湾之行即是如此。

赴台交流会学习总结

  很庆幸自己能和其他的6位同学一起在台体味交流生的学习生活,在台湾一学期的交流让我看到了两岸在教学、考核、课程学习上的不同模式,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个月的台湾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既短暂又漫长,有喜也有悲;但在大学四年里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是我一生珍贵的回忆。

  4个月的台湾生活,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回忆;这的讲述的事情,但落笔写心得,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台湾的人,台湾的事,台湾的物,还有在台湾的我们……

出发

  其实,起初报名参加这次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交流学习活动时,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入选,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里递交了报名表,而且一开始也只是想借此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开阔一下眼界。当得知我入选做交换生时,非常的开心。

  在赴台前的准备工作很多,有很多的手续要办理,所幸的是这些繁琐的手续我系杜苏主任和人文系雷德生主任都帮我们办理了,减少了我们很多的麻烦,当然相对来说老师就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杜主任和雷主任。尤其是杜老师,在出发之前还一直关心着我们,至今我还深刻地记得:要带一些感冒药和拉肚子的药,因为怕水土不服;证件要单独放一个小挎包,出入境要无数次用到,要方便拿的,不要和钱放一起;要随身带一支笔,过关要填表;只有两天就要出门了,再好好想想,还有缺什么没有;以后不管开什么会都要记得带笔记本,做好必要的记录;要学会懂事,你们是一个整体,你们代表的是阳光学院的形象等等关心的话语。我们都非常的感动,杜主任为我们想的很周到,一直以来的千叮万嘱,我们从不觉得啰嗦,而是幸福地呢喃,我们知道您一直都在想着我们的事,关心着我们。

  在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要以交换生的身份去台湾学习,总感觉去台湾和在阳光学习应该没有什么不一样,不过在漫长的办证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我真的要去台湾了,而且是作为交换生,在台湾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我们代表着大陆的学生,也代表着我们阳光学院,我们是一个整体。

  台湾初印象

  在飞机上俯瞰这个小岛,满眼清新的绿色,很宁静。 在到达台湾松山机场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距离感,或者说一点都不感觉到陌生,同样的肤色,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街道,同样的车辆……

  当我们到达中科大的时候,真的非常的惊讶,中科大为我们安排的宿舍非常漂亮,虽说临行前,我们有透过上一届福大的交换生了解到我们将要住的学生宿舍非常的漂亮、环境非常的好,但是当我们亲眼见到的时候,还是有点超出我们的想象。这里的绿化确实很好,校园虽然不大,但规划很合理,各种植物把校园点缀得很美。

  刚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当天晚上,接待我们的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宿舍管理员和工读生都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中国科技大学两岸交流中心的谢尧宏主任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他还让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准备了晚餐。吃过晚饭,中科大的老师带我们去超市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回宿舍后,他们又很热心地给我们讲解热水器和空调使用方法,以及衣物的清洗方式(可以手洗,也可以到地下室使用洗衣机,有免费的脱水机,也可以使用地下室的烘干机)和晾晒地方(在室内,为了保证不影响外观,衣物不能挂出阳台)。让我们很快就熟悉了周围的环境;真的非常感谢中科大为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环境。

  第二天上午,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带我们到了湖口去办理了手机卡,下午返校,副校长和我们所在各系的主任和我们开了一场见面会,了解了一下我们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对于身在异乡的学子,初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略微陌生的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也让我们在日后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能够减少不少的麻烦,有了可借鉴之处。

  第三天,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带我们去参观了我们学习的地方,熟悉环境。在这一路上,老师们总是那么的耐心那么的热情地给我们讲解着,我们内心深处颇感兴奋与感激。

  后来几天,还带我们去熟悉了湖口的环境,到处都走走逛逛,多了对日后我们要常住的地方的线路有了更多的了解。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制作了《陆生短期研修手册》,里面涵盖了九十八学年度行事历、关于本校、校内教学单位与各项设施、关于学习、来台须知、台湾生活,附录外交部领事事务局(台北)位置图、新竹县移民署服务站位置图、各项生活资讯。还帮我们制作了福州大学交换生联络卡,便于我们在台的联系。

  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带我们去“土地银行”办理了银行卡。上两周帮我们办理了保险。这边的老师都很热情热心,对我们都很好,为我们考虑的也都很周到。

  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在政治顾虑、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方面做得很到位,我很快便适应台湾的生活。

  虽说是到了新的环境,但却有一中莫名的亲切感,台湾人的热情,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

  学习IN 台湾

  “台湾”这个名词长久被人们赋予政治敏感性,当初赴台也曾担心过是否能适应这种气氛和环境,去到之后发现这些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台湾同学老师都很好客,很关心我们。在台湾人们很重视知识文化产权,所以书本都卖得很贵,尤其是计算器相关的外国书籍更是价高。开学初,同学们都很热心的借书给我们,甚至自己帮我们网购二手书(比较便宜)。在开学的第一周,各科老师都将教案的PPT档上传到校内网,我们可以直接登录下载,打印出来,方便课堂上的知识补充。对于我们是否看得懂繁体字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关心的问题,很幸运的是似乎我们本来就熟识繁体字,不会看书的困扰自然不存在,也许是汉字共通吧,当然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同文同种,语言文字自然是没有障碍的,沟通起来当然也是非常亲切的。

  中科大在设施方面,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方面更多地注重同学的动手机会,个人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的培养以及实物操作能力,而且台湾的大学生更加独立,与社会的接触也更加紧密。台湾高校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并且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学习指导,这些都让初入宝岛,并对宝岛高校知之甚少的我们倍感温馨。中科大考核模式是多元化的,期末并不是唯一。同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台湾学生社团激情、开放、自由的氛围。

  中科大被鲜花和树木拥拢着,显得格外幽静。在这里我可以尽情的学习以及快乐的学习,时而在宿舍纳凉习作,时而在图书馆畅游书海,时而在夜幕树荫下对着月光冥想万千,时而坐于亭台饮茶小适……悠哉游哉!在餐厅就餐又是另一种风情,由于台湾人对小动物非常喜爱,所以中科大收养了很多流浪狗,每只小狗都有自己的名字吊牌,有时我们就餐时会跑来一两只觅食者,有时也会飞来一两只,因为这里也是小鸟的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就是完美的见证。此外在课堂上,老师们会非常细心地讲解,为了方便同学理解,有任何疑难都可随时提出,而且老师也会像朋友一样和大家讨论,以便于大家一起解决一些随机问题,老师亲切的教学模式自然很受学生欢迎。另一面同学们也都会认真做笔记并且参与互相讨论,有不同地区环境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和讨论有时也会萌发出新的文化,整个课堂时而宁静有序,时而活泼愉悦,气氛很好,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在学校的信息中心,更有提供了高配置的计算机以及各种实验设备相当齐全,高速的.网络对于网上教学和网上作业也是相当的方便;对于任何使用上的疑问,工读生或是助教同学都会热心为我们解答。另外给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点是在上课等乘坐电梯时,每一位同学都会很自觉有秩序地排队,到达人数限制就不会继续挤进去,方便大家也方便自己,对于帮大家按电梯门的同学,大家都会毫不吝啬给予一声“谢谢”。学校教学育人,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其素质教育,而在这一点上,中科大绝对是典范。

  这次去台湾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学习,初到中科大的时候,中科大两岸交流中心的老师就带我们参观了一下中科大的校园,虽然中科大的占地面不大,但建设的很漂亮,校园环境很好,空气也很新鲜。虽然中科大的教学楼并没有像我们阳光学院这么多,但他们的教学设备确实相当的齐全,而且都有很好的应用到;尤其是像理工科类的专业,一些技术实验设备都非常齐全。

  另一方面,在中科大授课的老师学历都很高,大部分老师都是博士学位,而且都有出国研习的经历,专业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就。尽管中科大在台湾不能算是顶尖的大学,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可以说非常的不错。这次能在中科大学学习4个月,确实是一个很不错机会。

  此外,这段期间的学习,我也感觉到,台湾的大学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上是一堂课内前半阶段讲解理论知识,后半阶段就进行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虽说我们也同样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相对于我们前半学期学习理论,后半学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方式,他们的方式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台湾的期间,另一个让我体会深刻的方面,就是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的观念中,老师和学生是不一样的个体,学生必须尊重老师,老师在学生面前也一定要庄重,沉稳。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学习就不会有其他的交集。但在台湾不同,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只是学习,还会是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课间老师会坐下来和学生讨论一下棒球,或者是偶尔邀几个学生在附近的餐厅喝杯饮料、吃个饭,这些都很平常,因为他们是“朋友”。这段期间,我也感受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样亲近的师生关系不仅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更有助于老师与学生一起学术上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uexizongjie/19333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