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上讲话稿的情况与日俱增,讲话稿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怎样写讲话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有句谚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孔夫子也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讲的都是诚实守信。一个人讲诚信,遵守诺言,就像保卫自己的荣誉一样。
诚信非常重要,做任何职业都要诚信。诚信是一种美德,智者说:"诚信是人类闪光的金子。"商人说:"诚信创造财富。"医生说:"诚信是最好的良药。"我们老师说:"诚信是为人的根本。"
在这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树立信誉的`故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皇帝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皇帝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司。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皇帝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皇帝召见神童晏殊与进士参加考试,看其聪颖才华如何,晏殊考试题他练过要求换题。情不自禁,我想到,我们有的同学学习不认真,挖空心思找答案抄作业,这些同学在晏殊面前是不是显得惭愧卑微。
诚信是一种品格,我们要塑造这样的品格。墨子说:"言而不信者,行不果。"是啊,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失信就是失败。还有人说,谎言死不了人,但会失去人们的信任。骗人是一次,害自己是终生。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所以,在平日里,我们约定的时间就要守时;学习作业独立思考完成,不弄虚作假图虚名,要脚踏实地求真知;答应人家的事就尽力做到,碰到特殊情况没有做到做好就跟人家解释,请求他人谅解。
同学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坚守诚信品质。心态健康,以诚信为本,塑造自己完美人生吧!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2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诚信的话题。
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不欺骗他人。我们中国自古就是崇尚“诚信”的礼仪之邦,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古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也有“曾子杀猪教子、卞和三献宝玉、商鞅立木树信、司马迁诚实着史”等讲诚信的历史典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各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而诚信,也是规则中重要的一条,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诺言,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信任,社会也就变得虚情假意,毫无真诚,非常可怕。因此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所以,从小讲诚信非常重要,它将成为你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宝贵的无形资产。
在我们校园里,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讲诚信的榜样。比如捡到东西及时上交,不占为己有,这叫拾金不昧。有同学捡到钱、文具或者钥匙等,会马上交给老师,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该拿,而且他们也知道,丢的人该多么着急啊!同学们,虽然捡到东西上交是件小事,但这种举动却是这些同学美好心灵的折射,而且,他们不仅做到了诚信,还学会了换位思考、会为别人着想。如果是咱们自己丢了钱物,心里肯定会很着急,而且也免不了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帮助别人找回自己的东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再比如,我们每个班级都制定了班级公约。什么叫公约?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约定。有些同学很讲诚信,从制定公约的第一天起,就遵照执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约定的行为表现,改掉了自己很多的不良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帮助。这样的同学,在班级中能树立威信,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在每月评比中也能获得文明礼仪之星的称号。相反,如果是说一套做一套,答应了别人的事却总是做不到,那么,这样的同学就是不诚信的,同学们也都不会愿意跟他们交朋友。
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吧,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你将拥有更多的好习惯、更多的好朋友;人人都讲诚信,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发展也会更快速,这就是诚信的力量,这就是诚信的伟大。同学们,请用“诚信”这个无穷的力量,在你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让你的人生从此光明,从此于众不同!
【关于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相关文章:
1.诚信国旗下讲话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3821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