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歌的评课稿
特点之一,教学思路清晰,作者用海浪爱海岸来提示对祖国之爱恋的主题,高老师则用爱为线索,构建了让学生学习探索文本的思路和框架。“我是谁?”、“唱给谁的?”、“唱了什么?”、“怎么唱的?”简洁的问题,却是思路的引领,清晰地引领着学生一步深入一步地感知文本,在层层解决所提问题之时,穿插介绍作者身世、背景中,提示出了文章的主题——对祖国的爱恋之情,从爱情到爱国,再扩展到爱许多事物,挖掘了爱的博大和深厚。
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很简单,却其能展现清晰的思路,能启迪学生思考,又能揭示文章主题,是教师对文本深刻理解的最好诠释,是教师对问题高度提炼,是教师的匠心独运。
教师对作者介绍及其背景的处理,也是独具匠心的。高老师不是在开课伊始就按部就班地给学生或让学生介绍作者,而是在教学的.进程中适时地提示出作者的身世,使文章主题思想的揭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特点二,抓住语文教育的特点。高老师一再提醒学生,是哪些词语能体现这种情感,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对“扑倒”、“海誓山盟”、“碧海丹霞”等词语的品味,让学生在品味中咂出爱的滋味。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品味词语、句子、语段中,吸收汉语言的文化智慧与养分。
高老师在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时,还引发学生的联想,丰富的联想,又增加了更多的学习内容,使课堂内容更丰厚,主题的挖掘更深刻,文化因素更浓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问题:总感觉欠点什么,欠点激情?欠点气势?其实高老师在这节课中是有气势有激情的,可能欠的这一点,是在于学生那里吧?如果能把老师的激情传递到学生的身上,让师生都群情激扬,都激情四溢,那这个课堂不就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了吗?
毋庸置疑,通过这节课,我们能看到高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处理教材的能力,流畅激情的表现能力,但忽略了更重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教师设计的再好,讲的再好,还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易于掌握的问题,教学的重心应在学生。
【浪之歌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2.长江之歌的评课稿
8.课文评课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3135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