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可能性》优秀评课稿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杨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是一堂依据新课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 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杨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珠子、击鼓传花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
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2、根据实际,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的一个参考,我们只能是凭借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等,合理地有效地组合教材。例如,杨老师在教学时,就删除了教材中的一幅很占篇幅的活动图,而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替代;自己根据实际自设一个动手操作性很强的例题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练习设计合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而且作业量大,达到练习效果。
5、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三维上标中、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更好地实现双基教学服务。同时也应该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杨老师在结束语中对学生说的话:下节课如果你努力了,学习之星一定(或者说成可能)是你!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期望,这样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很干脆,更精彩.当然,如果在教学中再给学生多一些鼓励,且多一点鼓励的形式,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这样就要好得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更是实现双基教学所必须的。
建议:
1、 在小组活动中,也缺少合作的指导,使得实效性降低。 譬如分工、协作、汇报。教师只要说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没必要规定小组长汇报。哪个行哪个就说,哪个想说哪个想表现自己就让他表现出来。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2、要充分挖掘课本资源,进行拓展思维训练。
例如:盒子里不同颜色的珠子可不可以数量不等,再进一步判断摸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与小?
3、教学用语要精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别是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更为重要。例如: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一定会发生,哪些情况不可能会发生,还有哪些情况可能会发生。并用最简洁的话来表达。请看大屏幕。这样肯定上一环节学生的表现及下一步的要求,就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篇二:《可能性》评课稿
“可能性”是新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是五年级上册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通过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而引出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让学生能辨别游戏是否公平等等,这是对可能性知识的应用,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和概率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抽象也不易理解,教材呈现的内容又不多,所以给执教陈元隆老师带来了难度,但是陈老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陈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简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读透教材,注重联系
1、 注重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联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也非泾渭分明,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但是也包含着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表现在大量重复的试验或观察中呈现出固有的规律,这就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例如,陈老师同过让学生合作摸球:袋子里面有一红一蓝两个球,一组摸十次,看看摸到的结果会是怎样?在这个试验中,“摸出的要么是红球要么是篮球”。这是随机事件,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而“摸出的两球的概率必定相等”是必然事件,具有必然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别,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呢?执教老师先让学生摸10次,看看结果,然后,在摸十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最后,进行猜想,如果是100次、1000次、10000次,那有会怎么样呢?学生在摸球的体验中,进一步发现“摸出的求要么是红球要么是篮球”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体现了在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2、注重概率与统计知识相联系
统计与概率是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统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可以来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可能性的得出要借助于统计的方法。例如,陈老师在让孩子进行摸球的实验中,运用了统计的方法。在介绍科学家在抛掷一枚硬币时的研究成果时,利用了统计图的展示,使学生非常直观的得出:通过统计会发现“出现正面”或“出现反面”的次数大约各占总抛掷次数的1/2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2594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