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潘老师上的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的理念,精心设计了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
七岁的小孩子突然面对那么多老师,心里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通过师生游戏,孩子们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笑容出来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的语言,适时进行的评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落实了口算天天练,口算设计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口算中设计了4+4+4、5+5+5.将其改为乘法的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准备练习后用谜语为切入点,从学生最熟悉的手指入手,整节课围绕手指的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顺理成章。
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培养了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潘老师出示福娃图,得出1个5到5个5相加是多少,非常自然地引出乘法算式进而得出口诀,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使学生归纳整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其次,及时反馈,培养学生规范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写口诀时,有一个孩子写的不够规范,如二五十,潘老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其他学生帮忙找问题所在,即规范了口诀的写法、又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记忆。
五、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把练习题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我行我秀、智慧之峰、挑战自我、脑灵心快。既层层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生动有趣,使数学练习不再枯燥乏味。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是在重点难点处,老师要注意引导,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背口诀时,有位学生说二五十五,我想这里暴露出学生对二五的意义不理解,所以老师不能简单的纠正为二五一十,要进行引导,让学生说二五是什么意思。
二是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行引导,如学生交流5的乘法口诀时,并没有交流出前四种口诀都表示两种意义,因此都能写两个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只表示一种意义,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还有学生发现五句口诀依次多五时,老师可追问一句:如果前一句口诀记得,后一句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三是背口诀的时间过短,只注重了有序背,忽略了无序背。
篇二:《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马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在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整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使情感得到了升华。《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其地位尤为重要。 在本节课中,马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地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设计了 “情境导入——探究口诀——熟练口诀——总结全课”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说一说马老师在本节课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而有温度。
孩子学习,兴趣为先。马老师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设计了孩子们熟知并且非常喜欢的“孙悟空变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算一算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该怎样列算式呢?老师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契机,引出还有一种更快更准的方法,从而出示本课课题,5的乘法口诀。这样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便于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愿望,将学生的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给数学特定的“冷而严肃的美”增添了适当的温度。
二、探究口诀,自然而有深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马教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马老师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交流,进而有序地推进学生对新知的体验、感悟、建构。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一)重点突出,运用有效迁移探究新知。
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极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马教师采用了四个层次的递进式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的掌握口诀的形成过程,效果明显。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 2×5的乘法口诀,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放手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中,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不但较好的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马老师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在一五得五和二五一十这两句口诀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用了哪些方法编出乘法口诀的?
生:用小棒摆图案。摆一摆
生:算一算一共用了几根小棒?算一算
生:我们又根据算式编口诀。编一编
马老师做到了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绝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绝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绝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提问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乘法口诀后,为了更好地记住口诀,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这组口诀,然后提问:其实啊在这些乘法口诀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老师一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深入仔细的观察,条理清晰的表述,各不相同的思路均
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精彩纷呈的几分钟里,不仅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记忆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发展。
三、总结收获,自然而有广度。
最后由一首手指儿歌很自然地将5的乘法口诀与自己的双手联系起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儿歌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之,马老师的这堂课课堂设计平实,上课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呈现的方式简约但不简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实现了互动、主动、灵动,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我觉得还可以设计一道注重思维的拓展性训练的题目,如:找朋友(连线)“四五十五”除了解决“5×4 、4个5相加、 4+4+4+4”,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留出空白让学生思考,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好处。
最后我要说,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共同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经历着观点的碰撞、思想的启迪,经历着不如意,但也收获着喜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923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