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停地在思索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呢?上师范的时候,常听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那时,便对一堂好课有了初步的判断。可如今,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感受。语文课不是一堂知识灌输课,它应该象一溪流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吸引着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犹如痛饮清泉,赞不绝口,回味无穷。目睹了陆霞老师的上课的风范,与她一起走进《落花生》,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实实,即朴实。
诚然,朴实并非粗俗无味。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声调优美,形象性强,并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著称于世。相传他作诗非要八旬老太读懂之后才罢休。难道朴实就不是美吗?语文课也同样如此,教师不必去追求先进的媒体,不必去追求华而不实的环节,平平淡淡,轻轻松松才是语文课的真实面貌。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陆霞老师在上《落花生》时,充分让学生读,让学生学说话,说好话,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却都是本节课的经典之笔。看来语文课还是简单朴实为好呀!
二、精
精,即精华!一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认识,自己去体会,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一些学生自己能理解的知识,教师如果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就减少了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的机会,真是顾此失彼。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精。陆霞老师在上《落花生》时,舍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重点抓住父亲教导我们的三段话,反复让学生朗读品味,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发现了自己的新观点、新认识。
三、深
深,即深度!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泼,思维的质量高不高。工人凿井,先要进行地址勘察,测试地下的水位,选准地点,确定位置,然后一层一层的挖下去。语文教学也要象工人凿井那样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陆霞老师在上完《落花生》这篇课文之后,让同学们讨论要学做落花生还是苹果等其他东西呢?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容易走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落花生好,苹果等其他东西不好,因此都要学做落花生。通过与原文做比较,老师轻松地就让学生走出误区——体会到落花生的实而不华,又全面体会到苹果、石榴的华而又实,还明白了读文章、写文章都具有时代性,真是点睛之笔。
四、活
活,即活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整堂课上,陆老师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的答案。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课堂学习是轻松愉悦的,那是因为陆霞老师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绳索,而是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成长。
听完这堂课,陆老师给我指明了我近期需要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语文课做到“实精深活”呢?当然还有学会是否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处是否了然于心,成竹于胸,是否又把学生放在最高最重要的地位上呢?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251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