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张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篇二: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

  11月17日有幸听了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第一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这一课的教学,感触颇深,随着课改的进行,“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年级教学特别是一年级教学是死搬四个流程:导学、独学、对学、群学,还是灵活运用我感到比较困惑。听了康老师的这一课,我顿时豁然开朗。我觉得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的新课改的理念与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我们是一直在做并一直做着的,生本教育是有基础的。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 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新颖,有创新,设计了到超市买东西,出示一些货物让学生计算应付多少钱?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教师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

  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而言,运用迁移的手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也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教师在学生列出连加的算式以后,问:“如4+3+2=9这样的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1:“现在所学的加法算式,是3个数的,以前是两个数的”……学生2:“以前是一个加号,现在是两个加号。”……我们不由得感叹学生表达的多好啊,这不正好说出了连加的意义吗?就是把几个部分的数加起来就是连加。连加由此而出就顺水顺风,合情合理了。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得当。

  4、在导入部分出的连加连减的题目有点多,应适当地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出它的计算方法。

  5、老师好像对学生的能力没有信心,放手不够,始终牵着学生再走,要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篇三: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

  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具体表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

  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要细心计算。

  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陈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节课整体很不错,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老师应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时,应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这样算?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整师生互动井然有序,教学效果非常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2303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