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踏莎行的评课稿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踏莎行的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

  (一)、通过反复美读词作,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表达出的离愁别绪。

  (二)、赏析手法、品味语言。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法和重难点处理

  对于诗词教学,朗读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本课也是如此。但本课的五遍朗读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始终与文本的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一边朗读侧重于整体情感的把握,当然,这遍朗读的效果是一般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字音字形上。于是,教师再带领同学找出了“词眼”之后,再次朗读词作,学生的情感明显充沛了。之后的二遍朗读,都是在具体分析了景物、动作,揣摩了情感之后进行的。一遍读上片,侧重对早春景物的品析;一遍读下片,侧重于对人物神态、动作的体会。二遍读完,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领下很好的沉浸到了作品的意境中去,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好地突破了。但是教师没有就此结束朗读,最后引领学生从音韵、格律上去体味美感,突出了“叠词”在听觉上的审美体验,那么在这样对字词的细致分析中,教学重点也得以突出。

  三、教学过程

  这堂课的导入将词放在了整个古典诗歌的背景中去分析。注意到了其与诗的关系。提示同学注意词与诗的不同之处。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从传统观点来看,诗侧重于言志、词侧重于抒情。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基本以歌席酒筵、离愁别绪为主要的吟咏对象,这与诗歌侧重表现个人意志、胸襟抱负有很大的不同。从词的体式来说,调式丰富、长短灵活,也更有利于抒发细腻、曲折的个人情感,因此教师提到“最动人”“最具抒情色彩”,可谓一语中的。接下来,教师指出北宋早期的词作以晏欧为代表,点出了本词作者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课的导入虽然平实、简短,但句句到位。始终把词这一文体及作者放在整个诗歌史的背景中进行介绍,使学生有了宏观的把握。简明扼要。

  下面通过五次朗读,解读词作。

  第一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由于本词中直接出现了“离愁”的字样,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这一情感。但教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样最能表现作品中心的词语就称作“词眼”,这也就提示学生,作品的一切景物、手法都是为表现这一情感服务的,对于这一情感的揣摩,成为本课的一条主线。

  第二遍朗读,将体会到的情感融入朗读过程中,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第三遍朗读。这边朗读结合了具体形容词和动词的分析,落实了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这个环节,体会了江南早春的独特景象及送别的场景,对词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四遍朗读。侧重对人物神态的揣摩。学生积极性很高,品读也很到位。

  最后,教师还设置了讨论环节来品析词语,那么在前面环节中没有发言的同学有了展示的机会,有很多的新的观点,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教学效果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由于沉浸到词作缠绵悠远的离愁当中,对于关键字词产生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解读的思路是教师预设的,但是学生的答案和思维却是动态生成的。教师也没有硬把学生束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因此学生对“残”“细”“熏”“暖”“摇”等形容词、动词的分析精彩纷呈,参与度很高。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词作的赏析基本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为主,特别是朗读法的运用。使得所有同学都在知识、方法、情感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提问并没有局限于基础好的同学,我也看到很多思路不是很开阔的同学,但是他们都在老师的灵活启发下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教师基本功

  本堂课的教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与同学交流平等亲切。板书字迹清晰、内容简介、脉络清晰。从学生反映来看,教师的教风得到了认可。

  六、不足与建议

  第一点,师生略显紧张,在分析下阕“语淡情深”的特点时,学生没有完全领悟,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第二点,教师把词作放在词史的背景下去考察,那么个人认为应该点出本词在北宋早期词作中的代表意义,那就是以描写酒筵歌席的场景及抒发离愁别绪为主的选材抒情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18168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