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课文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带来了困难。戴老师的课对这一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
一、线索十分清晰
戴老师从题目入手,文中的陋习指什么?接着让小朋友们自由读文,找出缠足的句子,体会这一陋习的“陋”之所在,比较缠足前后的姐姐,进一步加深缠足之陋。接着引出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了解到了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最后回到文章结果,孙中山破陋习,感受人物之伟大。 戴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走的是一条情感的主线,学生也很入情,也能悟情。
二、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渗透其中。
句子的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戴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
三、借助多媒体,精心设计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主要是孙中山与他妈妈的人物对话,感情真挚动人。但文章所说的陋习离我们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 戴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并配以凄惨的音乐,加上她声情并茂地解说,学生就加深了对缠足的了解,深切地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这一切深深地震憾了学生的心灵,再读这段话时,明显地感觉到有了理解,注入了情感。
四、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戴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写的设计不是走过场,而是在前面精心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所以有话可说。整节课上,说话练习比较多,这些说话练习,结合图片,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062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