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2016,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叫××,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年被选聘到第一关镇南海村任村书记助理。转眼间走上村官岗位已经三年了,这三年当中,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我渐渐地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很多的东西,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了自我。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服务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干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自知肩上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组织的重任和群众的期望,更好地协助本村做好工作,我一方面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处处留意其他地方抓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三年来,本人努力工作,严格执行大学生村官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二是坚持每天做翔实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三是按时总结工作。每月、季、年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入村以来,本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
三、创先争优、积极工作
在推动支部开展活动方面创先争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单等传统载体,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现代传媒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收看先进典型宣传片、科教片等内容,加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交流,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在服务农村基层党员群众中创先争优。主动担当农村工作志愿服务者,积极开展于农户结对帮扶活动,为农村基层老党员、退职村干部和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本村老党员王珍、曹忠义结成对子,定期帮扶、慰问。在曹忠义病重期间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提交困难救助申请。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创先争优。结合本村实际,主动当好“调研员”,深入田间地头、村组农户、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家中,积极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虚心求教,写出有实例、有数据、有分析的调研报告,并及时和镇、村干部共同探讨研究,积极为本地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四、团结进步、服务农村
农村工作大有可为,既要以小见大,也要以小做大,不求惊天动地,但求脚踏实地。
今年我做的最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拉家常、问寒暖,并将所见所闻及时记录,聊天的“成果”记了一大本。通过走访,村民渐渐熟悉、接受了我,也让我找到了工作切入点,即做好村民的服务代理,只要村民有需要,我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一些村民要求,我主动帮助村民上网收集信息、解释上级政策、代办准生证、办理低保手续、代办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等等。总之,很享受被需要的那种感觉,那是他们对我的认可和信任,也算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为进一步服务群众,针对本村产业重点和特色,开办了村民课堂,通过向农民发放科技资料、组织农户观看科教片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宣讲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
五、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基层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一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第一,维护村级广播站。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把农村特有的宣传媒介——村部小喇叭利用起来,创办了扬帆远航广播站。农村广播站的建成,对于宣传党的政策以及我村的民生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农村广播站的宣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村的中心工作能够进村入户。在推进我村城中村改造的工作中,针对部分群众对政策缺乏了解,存在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农村的广播站,播放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专题节目,有效地推动了我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开展。节目开播以来,为村务公开,科技普及,干群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第二、利用远程教育,为村民提供各类信息技术服务。利用远程教育,努力做好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农村科技的传播者。作为大学生村官,我利用远程教育积极组织村党员群众同他们一起收看优秀党员的典型事例、科教片、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使党员群众长期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党性觉悟,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六、心系人普、竭诚奉献
在村政事务中,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和村干部一起积极宣传国家人口普查的政策,努力完成人口普查的工作,我经常跟着干部一起跑村入农户,摸清底子。我们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全村178户,550口人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和登记工作,通过本次彻底普查,我们村两委班子更加清晰的掌握了村里人的动态和信息,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shuzhibaogao/126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