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从清晨下到中午,仍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湿漉漉的街道,滴着雨珠的叶子,还有沙沙的雨声,让我的心里涌起了一种别样的情愫。我迫切地想伏在案上,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哪怕是一支铅笔,把这种心情描摹在一张信笺上,让它飞向远方。
相比夸夸其谈,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把心事付诸笔端。面对一个人,我是木讷的,语言的闸门总是滴水不漏;面对一张信纸,想说的话却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如今,鬓已星星也,这一点却始终没能改变。
年少时写信,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凄美的忧伤。信纸,每每选择浅色的,信里也总会夹带些东西,有时是一片心形的树叶,有时是一个溢着花香的花瓣,这些东西让信中的忧郁,更如一江春水,一泻千里。长大后的书信,不再那么矫情了,更加注重的是信的内容,真诚而温暖。只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叠信纸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说,拆开信封,还没看内容,就知道是我写的。我一直没告诉他们,那种折叠方式叫:心连心。
很享受写信的感觉。在一个安静的时刻,或许是曙光初现的清晨,或许是月满西楼的夜晚,也或许是新雨初晴的午后,铺开洁白的信笺,略微沉吟片刻,让心缓缓沉下去,一笔一画地面对另一个心灵轻轻诉说,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忧伤,内心的那些喜悦和烦恼,都可以尽情挥洒。读信的人,同样会怀着一腔真诚,他能读懂文字背后深藏的含义,也会为这份纯真的情谊而感动。写信人那独一无二的字体,更是一种独特而深情的表达。至今,想起曾收到的信,还会想起那些或娟秀或粗狂的字体,还有字体背后那个让人怀念的身影。
我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几年前的事了。因文字和朋友结缘,朋友在千里之外,他的信,信纸是很古典的那种,竖排,正文用毛笔书写,字写得行云流水。收到他的信,我惊喜不已,感动不已,真切地体会到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滋味。
我写的最后一封信,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去寄信时,邮局的人把信从信封里抽出来,抖了几下,又装进去,说是要看看有没有什么违寄品。那种极不舒服的感觉,让我想起来便心有余悸。更甚的是,写的信还被当成一件稀罕物,于是便作罢了。如今,有多少次,提起笔,却不知道写给谁,能寄到哪里,面对信笺,几多怅然,几多叹息。
网络时代,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简单快捷,几秒钟就可以抵达对方眼前,可我总觉得,这些也仅仅是抵达对方眼前而已,它和书信相比,少了几分郑重,几分用心,更少了时光氤氲的温情。
雨,依然下着,沙沙的雨声像极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如果你愿意,我还是会铺开信纸写下:我们这里下雨了,细密的雨珠打在泡桐宽大的叶子上,又慢慢滑落下来,一滴,两滴,三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shuxin/612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