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界亚太通信会议(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APCC)于2013年8月29日至31日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本次会议由IEEE通信协会印尼分会主办、印尼电信技术研究所(Telkom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协办,并由中国通信学会(CIC)、韩国通信与信息科学学会(KICS)、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IEICE)提供技术支持。大会主题为“智能通信提高生活质量(Smart Communication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本次会议共录取150篇论文,涉及到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多个学科。大会安排有4场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和8场Tutorial speech。我聆听了大会四个主题演讲并选择性地聆听了部分Tutorial speech和论文宣读,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EEE前主席Byeong Gi Lee 教授的主题报告“Enhancing Regional Culture and Economy Through ICT Breakthrough”。Byeong Gi Lee 教授通过对韩国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对比,总结出今后世界经济增长手段将由工业创新转为知识创新,对这一转变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信息通信技术(ICT)。 他还认为,ICT是创造、处理、传播新知识的工具,是一种重新改造传统工业的.有效途径。该演讲使我认识到唯有知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这激发了我对科研能力提高的热情。我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有责任为我国的知识创新贡献力量。
我的论文“Achievable Rate Improvement Through Channel Prediction for Interference Alignment”被安排在了大会第二天下午4:15宣读。我的报告引起了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TPC chair)Arifin Nugroho博士的关注。会后他与我单独就干扰消除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表达了山东大学相关教授和学生进行合作的意向。来自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学者针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我都一一作答。结合论文前期写作、幻灯片制作和本次参会宣读的过程,我认为一篇科研论文一定要有明确的创新思想、清晰的行文逻辑和严密的语言组织。大到组织结构,小到公式的表示形式和标点符号都要一丝不苟。创新、慎密是科研论文的两大必备要素。
本次参会,我意识到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首先,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亟需加强。出国交流没有过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就成了哑巴和聋子,自己的想法无从说出、别人的想法无从知道。其次,科研能力和领悟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感觉自己在会议上无法快速理解并跟随别人的思路,无法快速抓住问题的要点。因此今后我要继续扩大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基础,努力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具备独立科研能力。
总之,本次会议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经历,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并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不足。这次的参会经历必将促进我今后学习和科研的进步。最后,感谢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和山东大学资助研究生出境参加国际会议项目的支持。
【参加APCC学术会议总结】相关文章:
1.参加学术会议总结
3.学术会议参加通知
8.学术会议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zongjie/2220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