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抗旱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抗旱救灾,关系民生。建国书记对当前的旱情非常关心,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刚才,林海同志对当前抗旱救灾工作做了一个全面详细的部署,几个厅局也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按照林海同志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厅局的安排抓好落实。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同心、原州区的几个地方,又听了三个市县同志的发言,总的感受是,尽管旱情很严重,但社会稳定,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令人振奋,这一点很不容易。我分析,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民政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干旱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这两年,xx、xx总理先后到干旱带视察,对解决人饮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委也非常重视,一拔接一拔地来调研,积极支持干旱山区的抗旱工作,今天我们看的就是农业部落实去年xx总理视察时定的旱作农业项目。党中央的亲民政策,使大旱之年干部群众的情绪是好的,社会是稳定的。
二是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草的政策补助。这个政策已经实施8年,今年即将到期,中央正在研究,xx在我区原则表态将继续延长。退耕还林不仅是一个生态工程,更是一个很好的扶贫工程。就固原市来讲,农民人均得到补助粮食400多公斤,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惠民政策,在大旱之年,吃粮会有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思想。
三是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抓实干,新建了一批人饮工程。这些大小工程极大地保障了干旱地区群众的吃水问题。同时,各市县抗旱服务队在大旱之年为学校、敬老院、卫生院、五保户、特困户免费拉水、送水,发挥了很好作用。
四是得益于各地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抗旱救灾的支柱产业扎实推进。这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1/3,这个数字比较可靠,是没有水分的,农民外出打工从邮局寄回来的现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抗旱救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五是得益于这几年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抗旱措施。这些都是干旱山区群众在长期抗旱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是群众的发明创造。如压砂保墒、秋覆膜、一膜两季等等。今天上午我们在同心看到的秋覆膜和没有覆膜差异很大,在原州区看到的一膜两季也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很好方式。这些措施能有效地保墒,起码还能种下去,今后要大力推广。
六是得益于各地有一批务实苦干、扎根基层的专家、干部队伍。他们长期奉献在基层,表现出顽强拼搏、不等不靠的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下面,结合大家对旱情的分析,我着重就长远做好抗旱工作强调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一、对山区旱情要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何来认识旱情?应对旱情、抗御旱情,最主要的是要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着力提高对旱情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干旱是我区最大的区情。过去讲,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现在看,十年九旱、十年十旱,天不下雨是一个定律。面对年复一年的旱情,我们怎么来认识,如何去应对,需要我们深思。科学发展观就是方法论,面对持续的旱灾,是年年被动的应付,还是从宏观上、从全局上、从长远发展上探索规律、把握规律,进而形成干旱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途径,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区干旱年数48年,干旱几率达72%,旱是必然的,不旱是偶然的。统计资料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区气候趋干、趋暖,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降水量、有效降水次数都呈现出明显的、有规律的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减少了100-150毫米不等,400毫米等雨线和风沙侵蚀线整整向南推移了80-100公里,干旱范围扩大、频率增多、程度加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因此,对旱情的发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规律、研究规律、把握规律,树立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未雨绸缪,从农业生产的伊始,在安排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工作时,就要立足抗旱,做好抗旱工作的预案,把干旱的因素估计足、考虑透,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情绪。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主动了。要转变传统抗旱的惯性思维定势,顺应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逐步探索出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旱作农业生产体系,构建起抗旱增收的长效机制。否则,年年有旱年年抗,年年抗旱年年旱,年年围绕农业转,年年围绕土地转,年年围绕粮食转,抗旱救灾,年复一年,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就抗旱抓抗旱,就扶贫抓扶贫,投入不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也非常努力,但工作很被动,效果不是很好。1234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jianghua/844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