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方案例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扫墓方案例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节扫墓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一)缅怀革命先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的气息,陶冶学生情操;
(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小学清明节扫墓方案。
二、活动时间:
XX年4月2日(周五)上午。
三、活动地点:
扬中市烈士陵园、扬中市国土公园。
四、参加对象:
六年级师生、部分党员。
五、活动准备:
(一)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活动前的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因此次活动来回步行,特殊体质的学生若不能参加,请上交该生家长的书面申请给班主任,可以不到校参加集体活动。
(二)准备花篮,备用车辆(以防个别学生身体不适),总务处负责。
(三)活动拍照、报道,党政办公室负责。
(四)活动方案,德育处负责。
六、活动安排:
(一)8点:各班班主任进行活动前纪律、安全教育,带好自制的小白花。
(二)8点15分:各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前操场整队出发,1——7班由行政人员陆昌明、丁劲松负责、8——13班由行政人员佘一平、王泳负责,校医祝琴携带医药箱一同前往,规划方案《小学清明节扫墓方案》。
六(1)班:陈爱萍、陆昌明 六(2)班:施春燕、倪金玲
六(3)班:薛咏琴、吴桂琴 六(4)班:李 浩、姚春霞
六(5)班:刘静敏、顾 敏 六(6)班:张思益、丁劲松
六(7)班:韦强生、何 英 六(8)班:朱秀凤、佘一平
六(9)班:丁秀琴、田 丹 六(10)班:朱建梅、高云芳
六(11)班:黄 萍、徐香 六(12)班:姚彩云、王 泳
六(13)班:曹兰美、陈敏
(三)9点(暂定):到达烈士陵园后举行祭扫仪式。
(四)祭扫活动程序
1.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老师们,队员们,清明节将至,我们实验小学六年级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扬中市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先烈在天英灵。
2.默哀三分钟。
主持人: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祖国的英雄儿女不屈服于外来侵略的压迫,不屈服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不屈服于风霜雪雨的艰苦磨难,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一起沉痛悼念这些英烈吧!
全体立正,低头默哀三分钟。
3.敬献花篮。
主持人:请少先队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4.党员宣誓
主持人:请我校党支部书记徐华青带领党员宣誓。
5.辅导员代表讲话:
主持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精心的培养。有请少先队辅导员代表黄萍老师讲话。
6.队员献词:六(11)中队负责
主持人: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刻在人们心里的纪念碑永远屹立。请六(11)中队队员献词。
7.敬献小白花。
主持人: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安息吧,革命先烈们!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请各中队列队上前,绕纪念塔一周,向烈士们敬献小白花。
清明节扫墓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争做高素质的当代中学生”
二、活动目的
1、 告诫新时代的学生勿忘国耻,在和平时期仍应弘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舍己为国的精神;
2、 增强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与决心,同时使同学们融入到集体中,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共同进步;
3、 通过此次活动使其更加了解我党团的历史、指导思想和宗旨,激发同学们的入团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入团动机,争取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
三、活动要求
1、按时集合,不可迟到;
2、集体活动,安全第一;
3、保护环境,举止文明;
4、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5、遵守队伍纪律,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四、清明扫墓程序
总指挥:郑松学副校长
参加人员:学生处主任金基连、学生处副主任车小丽、学生处副主任沈京玉、科研室主任
金顺子、保卫科科长朱洪林 团委李博峰老师 电教王磊老师
路线:西六条路→→新安街→→西五条路→→西三条路→→太平路→→八女投江纪念碑
路口安全负责人(来回):平安街路口(朱洪林科长负责)西六新安街路口(李博峰老师负责)西五新安街路口(王磊老师负责)西三新安街路口(朱洪林科长负责、李博峰老师、王磊老师负责)、西二、西一新安街路口(李博峰老师负责)
队伍行进前段科研室主任金顺子负责、中段学生处副主任沈京玉负责、后段学生处主任金基连、学生处副主任车小丽负责、班主任在班级的队伍中负责安全行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huiyifangan/2961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