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师工作总结四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师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篇1
在本学期我所任教五年专的五个班级中,既有师范类,又有非师类;既有一年级的新生,又有三年级的旧生。但他们都同样对如何完成一项老师布置的新的工作任务一无所知,“老师没有教”成了学生当下最流行的口头禅,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当下教学的深刻反思。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客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以使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毕业就有较强的工作适当能力,能较好地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接轨。因此,在美术课程的教学当中,我们也要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的“手把手”教学模式,而是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这里即可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工作适当能力的一个教学切入点。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来设计任务的。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方面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学生可带着问题去上网查找与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下面,是我在本学期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几点总结。
一、“任务”设计与专业特点的联系
同样的学习课程,不同专业的班级,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点、兴趣程度与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任务”设计时,也应根据其专业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同样是一年级的素描写生课程,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对于他们来说,首先是如何把美术课程同音乐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积极性。居于这种设计理念,我在设计风景画素描学习“任务”时,就同他们最喜爱的校园歌曲联系在一起,布置他们为歌曲画插图画及用最简括的笔法,写生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最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表现意图。于是,学生就边唱边画边考虑如何安排画面才会更美、如何画树木才会更加简洁明了……,这样,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忘记了美术课程所带来的学习“负担”而转化为接受与喜欢美术课程。而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创设的学习“任务”则是与不同的服装面料有关的物体表现的课题,例如,让学生各自准备与摆设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质感的物体,它们可以是不同的背景布料、服装、包袋等,并考虑如何查找有关画法资料,及把它画出。于是,当学生接受任务后,便各自利用课余时间为下一次的美术课准备了自己想要画的道具与有关不同质感表现方法的资料,我便把这些道具排成几组,让学生各取所需。学生在作画时便有所准备地带着“任务”去阅读相关的理论资料与参照相关的素描图片,让学生能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认知的主体,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虽然学生所选择的表现对象不一样,但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的点评与指导,使每个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远比自己所画的来得多,因为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了解到了本课程各种物体质感的表现方法。
二、“任务”设计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是他们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今高职高专办学的共同特点,因此,如何在“产中学”、“学中研”就成了各学科教研的重点。“产、学、研相结合”, 通过把教学“置身”于生产的第一线(即工作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实践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职业技能,并使学生从初级的应用型劳动者逐步向高级的创造型的人才转化。当然,这种“转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如果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去“学”与“研”,那么这种“转化”就难以实现,即学生一般只能停留在普通“工人”或“工匠”的水平,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学生为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而积极探索与采取各种手段来实现目标。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探索与发现、研究与解决、学习与掌握、创造与实现的过程,它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艺术教育专业简笔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简笔画技能之后,我们便可以通过命题创编的形式,让学生在他人创编画作品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有序的布局使画面突出主体与层次分明、如何通过具体的情景与形象来表现与深化主题。当学生完成指定题目的创编任务之后,教师便可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再作总结与补充,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从中开发自身的潜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维,保持高度的探索欲与尝试欲,使其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得以培养,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任务”设计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展,知识大爆炸。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与技能,或单独完成一个较大的工程,只有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十分讲求工作效益,日常工作的分工也更加明确,有许多项目的工作均是靠集体的力量协作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分工协作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任务驱动”教学所强调的正是学生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性。所以,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多向交流,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浮雕创作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各种浮雕创作的不同表现技法技巧、风格及应用于各种场所的图例等,使学生被其精湛技艺、生动的形象、优美的造型、典雅与豪放的艺术风格等精彩的图片所吸引,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再结合教学范例进行适当的操作示范,最后给学生提出任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同样规格的四块泡沫板拼接成一块大的版面,并共同协商设计与制作成一幅仿古铜浮雕壁画。这样,在构思时,同学们便一起找资料,共同出谋献策,并最终形成较为一致的设计方案;在构图时,同学们便一起探讨如何布局、调整与修改,使画面更加符合艺术审美的规律;在雕刻时,同学们便按表现物象类型的差异进行分工与谐调制作,使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在整体把握中均能取得和谐统一。在良好的工作气氛中,教师便进一步让各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在最终完成之后,通过举办浮雕作品展,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对每一组的同学及作品均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团队的协作精神能在今后继续得以发扬光大。在整个作业操作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任务驱动法”正是以“授之以渔”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先锋。
何永超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4251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