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时间快得让人手足无措,为期四周的五中实习转瞬已逝。从当初的陌生,然后熟悉,再到后来的舍不得,期间收获的不单单是自己的成长,还有与老师、学生的难忘的感情。
感谢惠州学院和惠州市第五中学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难能可贵的、书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到了为人师表的感觉。谢谢五中给了我们很多锻炼机会,比如辩论赛能让我们参与进来,不单单是对我们的锻炼,更是对我们的肯定。也非常感谢五中能把五中的资料及时、齐全地发至我们手中,让我们对五中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们的实习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感谢梁检初老师、宋晋湘老师的指导。梁老师在物理授课方面传授于我很多技巧与技能,最难忘的莫过于知识点与习题要相结合,每节课一半知识一半习题的授课方式,让我在授课方面轻松不少,也让我的学生更好地接收了知识点。宋老师为人非常亲切,在生活上非常幽默让人觉得很亲近,当我在实习出现问题时,宋老师又能准确无误地解决我的困扰,让人甚是佩服。
感谢惠院八位指导教师。老师们的指导给我们在五中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感谢五中的领导们。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几件突发事件,领导们不单单重视事件,把事情处理地妥当,还教会了我很多如何处理事情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如何方方圆圆地做人。
感谢我选择了集中实习这种实习类型,更感谢这批实习生中有那么多优秀的伙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几次突发状况,伙伴们竭尽所能给我出谋划策,与我促膝长谈,有什么说什么,让我更加了解事情的本质,让事情解决地更妥当。恰逢五中辩论赛,伙伴们不单单主动参与,各自发挥自己的本领、不辞劳苦地指导各班辩论队,蔡旭聪这位最佳辩手还主动接手负责这场辩论赛,让辩论赛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让身为其中的一员我倍感骄傲。感谢伙伴们的付出,使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如此地高。
感谢班主任罗育娇老师的指点和栽培。对待一群陌生的初中生,不知道何从下手时,罗老师给我详尽地介绍了班级的情况,甚至将210班初一时的表现都详尽地告诉了我,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班级。身为级长兼班主任的罗老师能把整个初二级管理地如此规矩,而且把210班带的如此团结优秀,罗老师不单单是我的导师,还是我的榜样。在实习班主任期间,罗老师给了我很多机会,也很信任我,很多事情都放手让我去做。做的好给予肯定,做的不好及时纠正。
感谢科任教师张冠群老师的指点。在见习过程中,听了张老师的授课,让我知道知识点应该怎么讲、为什么要这样讲、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掌握知识点。每次课前,我会主动告诉张老师我这节课大概怎么讲以及备课发现的问题,张老师每次都很认真地听我讲完并给出了很多指导,让我的授课轻松不少。每次课后,张老师都会针对我的授课给予一些中肯、全面的评价,让我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
的授课。在课下,张老师经常与我们聊现今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初中物理学科的一些问题,让我收获良多。
也感谢初中10班70个学生们。谢谢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实习,让我在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正如道别那天罗老师所说,大家在这一个月都表现地非常好,希望在以后的学习里继续保持。
感谢大家给我机会,让我成为这次集中实习的总负责人。也感谢大家的配合,让我不会感受到身为一个总负责人其实不累,反而是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感谢大家体谅我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经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准备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管理一个班级,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更学会了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拼尽全力去做。
难能可贵的是经历,更难能可贵的是成长。我会认真总结此次的实习,发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成长地更好。
篇二:
还记得第一次在四十几张笑脸前自我介绍时的紧张。
还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前满满的兴奋与不安。
还记得每节新课前的熬夜备课。
还记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欢笑和泪水。
学生们总是不停地追问“老师,你们什么时候走”,而转眼,我们真的要离开了。实习的两个月,许多经历与感慨都和预期中的相差无几,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伤感,而更多的,是初为人师的新鲜体验和满满回忆。
为人师表的力量
初入班级时,40多个学生睁着大眼睛看着两个不像老师的实习老师。那时的我,望着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连简短几句自我介绍都有些紧张。初次接触班主任工作时,我总是避免在教室大声布置任务,发布指令;午自修时管理纪律也不知该怎样与学生交流。那时,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小小实习生,还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去管理好班级。但是,随着与学生们交流的日渐深入,我愈发摆正了自己“准教师”的身份。我会把自己真正地融入班级中,在学生犯错吵闹时批评,在学生表现优良时鼓励。有时,针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也会与他们进行单独聊天。当学生们因为自己的一句“安静了”而静心学习,因为自己的一次教育而摆正态度时,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力量。
在自己探索管理班级的方法时,我们也会向指导老师们取经求道,仔细斟酌老师们不能容忍的学生行为,努力学习老师们教育学生时的用词。因为平时在办公室的机会较多,我们也有很多机会亲身体验老师教育学生时的场景。在学习上,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态度。一次,一位成绩排名永远班内第一的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被老师严厉批评,到最后,他流着眼泪对老师说:“老师,我一定会端正态度的”。而学困生的一点小进步,一个努力的表现,都会成为老师表扬他们的理由。
在生活中,老师也会关注学生们的品性,生怕他们因为一次错误的引导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学生总是指责别人的错误,或是在寝室里与别人斤斤计较,又或是犯错误后不承认,老师都会严厉批评。记得一次,一名学生在教室里看言情小说,被老师发现后不仅没有承认错误,反而用教科书遮掩。老师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甚至是叫上了该学生的家长。老师生气的不是学生看小说的事,而是犯错误却不承认的事实。老师一直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你成绩不理想没有关系,但是,在老师眼里,你一直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你这次的事情真的很让老师
失望。”在被老师和家长教育后,该学生泣不成声,连连说着“以后再也不看了,我一定好好学习。”
所有这些经验都是在任何书本或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都是我两个月实习中的最大收获。身为人师,除了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还要关注学生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表现,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虽然老师可能无法影响学生的一生,但至少能影响他们人生中的一小步,这就是为人师表的力量。
初上讲台的体验
我们第一次备课的战线拉得很长。在前期一遍遍见习,熟悉老师们一个模块每个单元的上课模式后,我们于国庆期间开始准备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课。在乎及紧张的心态鼓励着我一定要尽自己十二分的努力把第一次课上好。确定思路后,先与指导老师交流,确定了各个环节。而后,我用了整个国庆假期的时间,准备了教案、导学案、PPT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已经十分完整详备时,指导老师却以专业的眼光给予了我们许多意见。整节课的导入环节,全部被否定。我们修改完后,却又发现遗落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于是又是返工。第一次的教学过程,在无数次的修改后终于定型。而在正式上课前,我们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模课,或是自我练习,或是以同伴为假想学生。努力终有回报。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真正的初中生时,我虽缺乏教态及应变能力,但却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可以全场微笑地为学生们呈现一节完整的课堂。虽然学生很戏谑地说课堂有些无聊,但是在评课时,指导老师还是给予了肯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第一次上课还是给予我信心,并且鞭策着我更认真地备好以后的每一节课。
每一种课型接触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是听说课。第一次的听说课,因为没有把握好学生水平,设置的题目对学生而言都十分具有难度。学生们基本无回应,而我在上课时也渐渐失了信心。那节课也成了我最失败,最难忘的课。但是,自那以后,我深深意识到把握难度以及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于是,在下一次的语法课上,我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的照片,努力把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接近学生生活,也使题目符合学生的水平。那一节课后,指导老师也笑言:“你们这一节课相比起来就十分接地气了。”
上课时,乐趣与知识性的结合自是最好的。比如插入学生喜爱的视频,放几张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照片,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这些环节中融入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比如我曾在课堂中引入比赛环节,或是插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照片,学生便充满了兴趣,有着听下去的动力。而若是两者无法结合,整个课堂没有多少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环节,而只有知识的
传输,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或话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真正意义上地上完七节课后,才发现“实战演练”的重要性。之前微格课上面对的都是知识水平和自己相近,永远配合自己的大学生。而进入真正的初中课堂,学生都或思考或回答问题,甚至是趴在桌子上拒绝听课。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老师需要永远保持镇定,泰然自若地上完课。
不足之处的反思
实习前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是,真正和学生们接触下来,却发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难把握。因为对学生都是笑脸满满,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头几天,我们的一句“安静了”可以让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越到后来,学生们越来越不在乎我们的命令,引得一个学生感叹:“哎,老师,你已经没有威信了。” 学生们也只在我面露愠色时才会收敛自己。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跟我们传授了经验,第一节课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让学生有意识地和老师保持距离,而在平时,可以和学生说笑,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遥远不可接近的。像是我们的班主任郭老师,学生总是对她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只要她出现在教室,学生们就会很自觉地安静。但是,因为郭老师平时讲话幽默,学生也十分喜爱她。
而在教学工作方面,回顾自己以前上过的课,发现与专业教师的最大差别在于指令语的使用及题目难度的把握上。专业老师们的课堂指令语总是简洁干练,学生们很易接受。而我们有时为了使每个环节连贯,总是拐弯抹角,甚至使用一些学生还无法接受的新词,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时长在课堂上喊着“老师,说中文。”有时可能是学生潜意识地抗拒英文,但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我们的指令语不符合他们的习惯。同时,专业老师在上听说课和阅读课时,总能很好地把握难度,设置好难度梯度。而我们却因为还没有熟知学生的水平,总是太高估学生的能力,而设计较难的题目,使学生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1150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