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措施
今天,CN人才公文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措施,仅供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1、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2、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岗位职责权限、权力运行规程,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
3、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4、单位应当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保障措施有:
1、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应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探索建立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审计的制度。
2、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主持制定工作方案,并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领导责任。
3、加强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4、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大家应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虽然这个指导意见让人读起来感觉有点宽泛,但大家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结合单位对本岗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可以读出一些味道来,也可以对内控有进一步的了解。
延展阅读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法规解读
预算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保证预算管理能够落实到单位经济业务的各项环节。
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应当主要明确两方面内容: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预算业务各环节的管理。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三层:
(1)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主要职能为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调整等事项的决策等。其成员主要为单位的领导班子以及财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预算业务日常管理机构
主要职能为拟定预算管理制度、预算草案、组织预算执行工作、跟踪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汇报预算执行情况等。其成员主要为单位的财会部门,由其部门负责人进行领导。
(3)其他相关机构
主要是指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为按照规定执行本部门预算、对本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等。
在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后,还需要对预算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主要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考核评价等环节,在预算管理制度中,应当分别就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各岗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和权限。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不相容职务要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措施】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3200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