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节气候、维持碳循环等重要功能,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以下是CNrencai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甘州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在现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因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博弈不均,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生态课题。

  一、湿地生态资源发展现状

  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形成特有的荒漠绿洲和丰富的湿地资源,现有湿地1.35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0.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3%,草本沼泽1.0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7.8%,人工湿地0.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9%。湿地植物71种、湿地动物116种、湿地鸟类42种。境内建有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9公里,总面积6116.88公顷,其中,核心区2252.47公顷,缓冲区948.63公顷,实验区2915.78公顷。作为典型的干旱内陆湿地城市,甘州区既要保护好这片湿地绿洲,又要扎实推进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努力彰显湿地资源禀赋优势和后发优势。

  二、湿地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效益明显

  1.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随着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连续3年多的监测统计,甘州区湿地生物多样性逐年增加,境内留候鸟种类由2012年的8种增加到现在的17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2种;国家“三有”保护鸟类14种,其中新增有黑鹳、赤膀鸭等9种。

  2.区域生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对提升甘州区水源涵养功能、维护黑河流域生态稳定、改善城市小气候和维护张掖绿洲地下水资源平衡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围绕丰富的湿地资源,在城区东北郊建成占地168.4公顷的润泉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区北郊建成规划总面积4108公顷、湿地面积1733公顷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在黑河西岸依托湿地生态功能区建成26平方公里的滨河新区。

  3.自然灾害频率得到有利控制。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就地水气转化,既孕育了甘州丰富的物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域生态平衡,对改变局部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抵御沙尘暴和巩固黑河下游国防基地的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气象部门监测,湿地保护对提高区域湿度和降水量作用明显,湿地“冷湿效应”显著,在盛夏时节湿地区域气温比城郊区气温低2-3℃,湿地春季增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城郊慢,湿地区域相对湿度均比陆地高20%左右。

  (二)社会效益突出

  1.公众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湿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公众在享受湿地清、新、恬、雅的同时,也逐渐地受到来自政府和公益组织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影响,深思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达成保护湿地就是推动发展的共识,进而转化为保护湿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成为科学研究良好试验基地。甘州区湿地内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其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珍稀性,有着许多值得研究的珍贵生物基因,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地和教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荣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张掖湿地博物馆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国际“绿洲论坛”和“中国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与开发知识讲座”、“甘肃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全国湿地生态保护高级研修班”等,探讨和交流了湿地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前沿理论和技术,提高了张掖湿地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打造为休闲度假赛事活动胜地。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平台优势,积极参与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比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金张掖冰雪旅游运动节、张掖户外运动节、全国钓鱼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部分项目,先后承办中国·张掖首届祁连玉石文化博览会、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万人穿越湿地等旅游文化推介活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掖滨河新区于2012年8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祁连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展示张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经济效益巨大

  1.周边土地大幅增值。甘州区因水而得名,因水而有灵气。围绕湿地“两个国家级公园”建设,大幅度盘活了湿地周边的荒地、沙土地,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和宜居宜游宜商的集聚洼地。特别是与湿地公园紧紧相连的滨河新区,已成为张掖市众多商家竞相争夺开发的黄金区,规划合理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现代简约风格的商住楼错落有致。

  2.旅游产业“井喷”发展。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打造湿地生态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中心,以大佛寺、沙漠体育公园等景区为半径,以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文化等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模式。2014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其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50万,同比增长10%,实现收入350万,同比增长16.7%。

  3.北三环“金边带”效应初显。通过湿地公园功能区恢复建设,以北三环为界线,以南已形成集居住、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的城镇化拓展区和房地产投资建设的增长极,以北形成湿地生态涵养管理服务、科普宣教、农耕文化和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展示区,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城镇化建设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旅游文化城市的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1579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