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实助人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乐事。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助人为乐事的主题作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助人为乐事的主题作文一
“助人为乐”乃做人之本。在生活中,这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务必做到的。
这天,我们乘公交车去水上公园玩。在车站,我看到了一对老夫妇在等车。好几辆车过去了,老人上了车,又下来了。他们问着一辆一辆车的司机,但都不是,车开走了。正在老人最无助的时候,从远处跑来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儿,戴着黄帽子,上面绣着红色的“助人为乐标兵”。他们询问老人要去哪儿。老人回答说:“我们要去阳光卡蒂尔看孙女,这怎样不对呀?”“老婆婆,您坐反了,车站就应在对面,让我们扶您们过去吧!”说着,他们便搀扶起了老人。老人笑着点了点头。
过马路时,他们左看右看,直到绿灯了才留意过去。他们把老人送到了车站,又陪老人一齐等车,还有声有色地说笑话逗老人开心。就在这时,一辆865路车开来了。他们将老人送上车,帮他们投了钱,又找到了座位。两位老人连声说谢谢。“没事,不用谢。这是我们就应做的。”之后,又请司机在下车时告诉两位老人,并扶他们一下。司机笑笑盈盈的答应了。“爷爷奶奶再见。”整个车上都回响着他们稚嫩的声音。说着,冲老人摆摆手,便下了车。目送着车子的远去。旁边的一位大妈问他们:“他们是你们的爷爷奶奶吗?”“不是。”“你们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学校的?”两个孩子笑而不答,迅速跑开了,因为他们还要去帮忙更多需要帮忙的`人……
大家纷纷向他们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也深深地感到了自责,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帮忙的人比比皆是,时而不时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许多时候我们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然而,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尽自我一点微薄之力,不算什么。但对于需要帮忙的人,却是雪中送炭。我们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助人为乐,就要从小做起。
朋友们,伸出你我的双手,共建和谐社会!
助人为乐事的主题作文二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有些人的心是善良的;有些人的心是美好的;还有一些人的心是永不言弃的。然而,我的心却没有他们的心那么简单,我的心是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是一颗美好的心。
就在初一的寒假,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就在刚要过马路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就看到一位老婆婆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那里,我们一看就知道她要过马路。于是我和我的朋友就互相的看了看,并且点了点头(这就示意着我和我的朋友一起上去帮忙)。于是,我们一起走上去问那一位老婆婆:“请问这一位老婆婆,您好。请问您这是要去哪啊?需不需要我们两位人来送你过马路啊?”于是,这一位老人就说:谢谢你们两位初中生啊!不用了,我自己是可以过去了的。真的不用了,谢谢你们的好意啦!”于是,我就对老人说:“没有事的啊!反正我们现在又没有事干,你就让我们来帮帮你吗!再说了,你看现在深圳都已经是车水马流,人山人海的了。再说了,这些车的车主也是有时候不长眼睛,在那里横冲直撞的。这多么危险啊!是不是?你要是一不小心,你的命都会没有了,是不是啊,还是让我们两来帮你吧!”于是,我的朋友和我一起扶着这一位老婆婆过马路。过完马路之后,这位老婆婆说我们很懂礼貌,懂得爱护他人,关心他人。
我觉得帮助别人既能让他人得到帮助,又能够让自己得到快乐,这真的是一举两得啊!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和我的朋友要一起帮助别人。
这就是我的一颗善良的心,一刻乐于助人的心。
助人为乐事的主题作文三
“嘟嘟嘟……”马路上飞驶着一辆又一辆的汽车、摩托车、大卡车、面包车、还有轿车。
我和爸爸妈妈从大商场回家的路上,在一条斑马线前停住了脚步。
和我们站在同一个位置的还有两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老人满头银发,额头上有三四条深深的皱纹,面黄肌瘦,又显得十分和蔼可亲。左手提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满了许多大白菜,右手拿着一根粗糙焦黄的长拐杖。
流线型的汽车在马路上飞驶,从眼前划过。汽车上的颜色,就像在我眼前展现出了一层绚丽多彩的颜色。
马路上奔驶的汽车一会儿就没了影,两个中年妇女像兔子一样抢着跑向对面。我和爸爸妈妈也毫不犹豫地跑向对面。惟独那位老婆婆还慢吞吞地在斑马线上走着就像只背着重物的乌龟。
我不禁回头望了望那位和蔼的老婆婆,当见到老婆婆还在马路中间吃力地走着。我挣脱了妈妈拉着我的手,跑向马路中间,跑向老婆婆地面前温和地说:“老婆婆我来扶您。”老婆婆开心地笑了一笑,我立刻走到老婆婆侧面,搀扶着老婆婆走到了对面。
到了对面,妈妈走过来,开心地说:“孩子长大了,学会帮助人了。”爸爸一个劲地夸奖我。
老婆婆走到妈妈面前,从菜篮里拿出了几株大白菜,塞进了妈妈的手里,妈妈再三推脱,但还是经不过老婆婆的好意,只好收下了。
望着老婆婆远去的背影,我笑了起来,脱口而出:“助人为乐的感觉真好。”“是啊,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助人为乐事的主题作文】相关文章:
2.助人为乐的事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huren/2537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