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理解语文课程资源?
这一次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只是提到过需要重视“教学设备”。
课程资源的含义,比教学资源、更比教学设备,丰富得多。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前者如包含语文素养各种内容的学习题材和活动方式等,它们作用于语文课程并且成为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后者指人力、财力和物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它们不是形成语文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二、语文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就语文教育领域而言,一般总以为语文教科书是惟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语文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没有被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就显得相当贫乏。
实际上,语文课程资源远不止语文教科书,尽管语文教科书至今仍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程资源,但它决不是惟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作用越发显得有限。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就要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过去,与把语文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语文课程资源相适应,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也很单一,当然更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此外,没有更好地建立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利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途径十分狭小,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十分不够。
就语文教科书说,上个世纪末的语文大讨论中,就已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科本位,内容陈旧,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联系不够的缺陷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力图体现这次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尝试用多样性、趣味性、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科书内容,并提出观察、调查、讨论、探究等建议,为师生广泛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了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载体将越来越不限于教科书。把教科书当成惟一课程资源的情况,已经或者正在成为过去。怎样正确对待教科书,怎样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三、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不仅是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决定着语文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语文教师自身就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语文课程资源。它由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等几个部分组成。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主要依靠语文教师。教师应给学生安排适当和安全的学习场所,以适应学生学习、活动和所学内容的需要。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保证学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 — 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 — 去从事诸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一种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学生这种课程资源,关键又在语文教师身上。不错,新语文课程认为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个性化的学习。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古训至今仍有意义。在阅读中,强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中,强调个性化写作;综合性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这一切,都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原因就在这里。
教科书这种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当然更是主要靠教师。语文教学不是教科书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需要语文教师的创造加工,把教科书内容变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科书内容以生命的活力。这创造加工工作,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和调整教科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质量等。使用教科书的过程,是教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语文教师无疑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如果就学校开发的课程而言,语文教师更是学校语文课程的'主要研制者、编写者和评价者。学校语文课程与国家语文课程在性质和功能上的一大不同,就是它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与学生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语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这些乡土语文的知识和经验,一般的语文专家和课程专家很难提供,而是由当地人民积累和创造的。这些乡土语文知识和经验的筛选、梳理和组织,由教师、学生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合作完成,但教师责无旁贷地起主要作用。
四、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更要注重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一般说来,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然而,在其他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与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相比,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从语文课程资源素材的角度看,穷山沟的泥棚茅屋与大城市的摩天大楼,羊肠小道上的毛驴车与高速公路上的奔驰车,民歌小调与芭蕾舞剧……对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在教育价值上是同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在这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
有些学校缺少经费,图书馆规模小,甚至建不起图书馆,然而他们想办法,班班建起“图书角”。每位学生把自己家的书拿来,放在班上“图书角”里,这样集中几十以至几百本书,供全体同学借阅。湖南省一个山区中学更有创意,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回收书刊”小分队,利用休息日挨家挨户收购旧书刊,然后全部集中在学校图书馆,借给学生阅读。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花钱少而收益大。不少学校语文教师拟定大量社会调查项目,比如“社区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下岗职工”、“消费者权益”等,供学生选择,组成小组进行调查、考察,写调查、考察报告。比如湖北省枝城市枝城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编写家史,最后整理成二十多卷的《枝城中学在籍学生家族四代家史》;搜集整理枝城地区的传说,按“人物卷”、“景观卷”、“地名卷”分别结集;还搜集了一千多副对联,编成《春节用联大全》。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1.保护水资源议论文
5.关于责任的议论文
6.关于正义的议论文
7.关于争议的议论文
8.关于价值的议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ilunwen/204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