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土楼贫寒农家,小小年纪热爱文学,离乡之前的十八年,对土楼这两个字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后来,又成为新的客家人,安家于穗,从事文化工作近二十年,舞文弄墨之余,渐渐重视起自己的根来,故乡不再是个模糊的影子,透过一年四季朦胧的大雾,我发现,年青时生活过的土地竟然是这般的亲切!
深秋时节的一天,我特地造访了家乡的客家土楼。在汽车轮子下,饶北山区几个乡镇仅用一天的时间我就跑遍了,小时候感到很遥远的路途,在现代交通工具的帮助下,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当然,我所拜访的,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土楼。从新丰镇润丰楼开始,我的脚步走进了赤棠上楼、新彩楼;接着是马坑镇福楼,这座楼是客家山区最大的楼,一口古老的八角井井水现在还清甜可饮。最后拜访了上善永善村的南阳楼,南阳楼和润丰楼都是出教授的地方,这两位仍健在的教授一是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詹伯慧教授,语言学家,他的父亲是中山大学的詹安泰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另一位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邓开颂教授,澳门历史研究专家,对家乡文化建设相当热心的人士,最近他正组织在广州的客家人教授、作家编写一本叫做“客家文化大观”的书,其中土楼就是最重要的章节。在这两位教授的故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他们年少时居住过的房屋、玩耍过的屋檐下、饮过的水井。看着一张张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主人年少时的家庭成员,陌生感油然而生。
土楼是客家儿女的骄傲和根。大多数的土楼建筑于明代或清代,最古老的南阳楼建于元代,历经兵匪战火,几经重修,楼墙还是六百多年前的楼墙,只是屋顶的青瓦和桁梁可能是近代的。土楼至今仍在岁月的风雨中巍然挺立,令人感到这是客家先民的风骨和力量,坚强、勇敢、勤劳、善良、朴素!
一座土楼就是一部线装书。序言就是从中原战乱迁徙而来的背景,当战火在中原熊熊升起,作为升斗小民的客家祖先,只好背井离乡,作别古老的家园,筚路蓝缕、填沛流离、甚至乞讨为生,拖儿带女,一路逃难,最后落脚现在的广东饶平北部山区。
初来乍到,祖先烧荒种地,勉强养活生命。他们住的是简陋的茅寮草屋,受尽风霜雨雪和土匪恶霸的欺凌。直到根基稳了,他们才开始计划建设土楼这样宏大的工程,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把这些被美国人当做军事基地的土楼建起来。村民们在乔迁之日,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甚至有舞鹤的。同时大开宴席,延请四乡父老,鞭炮声声,宾客如云,热闹非凡。当一切归于沉寂,一轮明月高高升起,土楼的大门被几个壮汉合力关上。人们从此睡上了一个个安稳的觉。也许,守更人知道,曾经有一伙伙明火执仗的大盗经过,结果望楼兴叹,灰溜溜的走了。也见过猛兽两只闪着青幽幽光芒的眼睛,像鬼火一样飘过村庄。所以,有了土楼这座守护神,村庄人丁兴旺,散居在山中的女孩子争相嫁到土楼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喜酒在寒冷的冬日特别醇香,小生命的哭声也嘹亮非凡,给土楼带来了生气和祥瑞。
每当鸡叫过后,太阳东升,土楼里的人就会起来在井里打水洗菜洗衣,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也有勤劳的农人,打开土楼的大门,赶着他的牛、扛着他的锄头,到地里干活去了。
土楼是一支古老的歌,永远令游子百唱不厌!土楼是美丽的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欣赏者的眼睛里。可是,他的未来却让人忧心。
这次回乡,许多土楼是我第一次造访,加上之前去过的三饶道韵楼、陈坑八角楼、水西西华楼、石坑里大楼、石井新楼、石井大楼、扬康耀东楼,具有代表性的土楼我都走遍了,对土楼渐渐有了明晰的认识。假如我们客家文化失去了土楼这一特殊的古建筑,我们的文化将是没有特色的文化,我们的民俗也是普通的民俗。因而,保护我们的土楼,就是保护我们的物质宝贵遗产,保留千百年来客家先民一代代薪火相传的根源!
我两次造访土楼,都是先看保留完好的,再去看已经荒废的。扬康耀东楼是个很好的例子。一踏进楼内,只见土楼残败,没有一间完好的,野草长得比人还要高了,牵牛花红艳艳的正在开放,风中传来小鸟凄凉的鸣唱。土楼的空地上,有人在上面堆放泥土,种植蔬菜。一大丛叫做“爬墙虎”的野藤,竟然顺着楼棚,爬上了十几米高的屋顶!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土楼的未来,也看到了客家文化的危机,只要人们还不树立起保护土楼的意识,赶快行动起来,不久的将来,土楼就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消亡!土楼消亡了,不仅是一座座古建筑的消亡,还是我们一部客家先民历史的消亡,曾经发生在土楼里的故事,将如何传唱下去?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不是客家先民勤劳勇敢刀耕火种薪火相传的事迹,将是深深的遗憾!所以,我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结局的,我希望所有客家人都团结起来,把土楼文化保护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奉献出我们的一颗爱心,出钱出力,让土楼永远留存在饶北的土地上!
时值深秋,稻田金黄一片,从大溪坝遥望故乡的乡村,秋色明净,鸡犬之声相闻,仿佛桃花源里世界。古老的土楼点缀在金黄的田野上,可惜像蛛网一样的电线干和电线破坏了油画般的美景,依然不减土楼文化历史深厚无比的魅力。
我所欣慰的是,今年秋天,我有眼福饱览故乡土楼和田野残存的美景,所以故乡土楼上面的天空还是碧蓝的,朵朵白云牵动着我的情思,至于明年,土楼上面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能预测吗?据有关书籍介绍,我们广东唯一拥有土楼的饶平北部山区,原有土楼六百五十多座,现在保留完好的和残败的加在一起仅仅三百余座而已!这和周边的福建相比,广东的土楼保护措施十分不力,论经济广东那一项比福建差了?可是人家福建懂得利用和保护本身的文化资源,而广东呢?保护土楼应当是整个广东省的事情,而不是一村、一镇、一县、一市的事情,大家然否?希望在外面的客家人多点为拯救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发出呼声!
回到穗城好几天了,为了客家土楼,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是为之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yipiansanwen/1476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