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说课稿 篇1
今天,我执教的篇目是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课《学会记事》。下面我将从训练目标、教学创意、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训练目标
初一的学生虽然在小学接受过几年的作文训练,但真正规范地训练写叙事的作文,可能机会不多。对照本次作文训练任务,我将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定为:
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了解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二、教学创意
很多学生提到作文就摇头叹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总不能得高分,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从平时的学生习作和考场作文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失分有一个共同原因,即粗略概述:既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也没有交代必要的要素,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缺乏细节描写,读后感觉空洞无物,至于作文技巧就更不用说了。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在此基础上增加作文的“技术含量”,应成为初中老师尤其是初一老师必修的课题。另外,课文永远是最好的作文教材。本次作文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已学课文入手,让学生明白:锤炼语言,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
三、教学流程
本次教学,我分三个流程进行: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摘取了一位学生的月考反思,使得我的课堂导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指明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带任何任务,不给学生任何压力,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知识讲练:掌握写作要求
叶对陶先生说过,教学最忌讳按部就班,中规中矩;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的最高境是不等学生反应过来,知识就已经占领了学生的大脑。
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以聊天的方式引入:“我很欣赏这段文字,他不仅写了事,还告诉了我他的一段心路历程。但仔细再读,我又发现他没有写好。同学们发现了吗?”看似闲聊,实则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引出学会记事的第一个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在复习记叙文的要素后,我归纳整理出交代清楚事情的方法:交代要素,详写经过,并进行实践训练一:交代清楚事情。结合学生的交流,
接着,我顺着同学们改动后的文字,引出学会记事的第二个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并从选材真实、融入情感两个方面加以指导,并进行实践训练二:写出感情。
课文永远是最好的作文教材。在讲解学会记事的第三个要求前,我引用《秋天的怀念》的关键词句回顾这些句子是怎样表达感情并感染读者的。
在学生交流后,我归纳总结方法:选词贴切,表意动人,进行实践训练三:修改语言。
至此,学会记事的三个基本要求便在老师的讲,学生的议和练中完成教学。其中前两个基本要求的实践训练是选用的文段,后一个要求的实践训练选用的是一篇完整的学生作文。由段到篇,难度逐渐加深,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流程的第三个环节是:能力提升:学习叙事技巧。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内容: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
由于时间有限,并且这两个内容没有作为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因此,我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点拨提醒。
四、课后反思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能够完成设计的教学流程,我甚感欣慰;但细细一想,突然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如写作这一重要活动没有在课堂上具体落实,对学生的评价也欠灵活。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和我的学生们一道,在语文的天地里驰骋、翱翔!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准备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磁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a.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乐)现在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打开投影,放上幻灯片,左右移动幻灯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师放64、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即范读指导。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
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
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分子。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六、要求:
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喧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4335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