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1
在这个暑假中,我第一次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飞机,第一次踏上了我向往已久的城市,领略了异地无限美丽的风光,在杭州看到了水平如镜的西湖,在厦门看到了美不胜收的鼓浪屿,在乌镇看到了古朴素雅,胜似江南的景色,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多姿多彩的厦门。
第一天下飞机时,已是黄昏,黄昏中的厦门显得格外动人,夕阳西下,人们光着脚丫三三两两的海边悠闲地散步,阳光照在海面上,倒影就象小孩子红红的大肚皮,黄昏中的厦门一切都是那样诗情画意,到了晚上,月亮一点一点的升了起来,给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涂上了别样的光韵。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生活节奏快,人流量大,消费高,这些都是我脑海中厦门的代名词,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回到温馨可人的家庭旅馆美美睡了一觉,睡前嘴角还挂着微笑……
第二天,睡醒一觉之后,拉开窗帘,阳光投射进来,天湛蓝湛蓝的,今天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和家人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了门,哼着小调,坐上了轮渡。从轮渡向鼓浪屿望去,就像一幅风景画。很快,我们踏上了誉有海上花园佳名的鼓浪屿,岛上的植物郁郁葱葱,使人感到空气都是清新的,这个小岛和市区只相隔着一条几百米的.海洋。如果说厦门是一个热闹,不甘寂寞的青年,那么鼓浪屿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羞涩少女。
这座不大的小岛上足足有三百多条街,一家家精致的小店大部分都汇聚在龙头路上,它们总会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惊喜不已,我们在美丽安静的鼓浪屿上行走,喝着冰仙草,吃着各种小吃,逛了一家又一家。傍晚,海风吹来,吹散了一天的燥热,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叫阿甘慢递的小店,这个店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写信,不过写的可不是一般的信,是写给未来的自己。
我认真地坐下写了一封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信中我对未来的自己说,厦门真的很美,像一幅嵌在框子里的画一般,我让长大后的自己再来厦门,再来这家店,那时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又在做什么呢?我拿着我的盖章本,盖了一家又一家,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好回忆,在鼓浪屿上,每到一家小店就会有无穷的惊喜和乐趣。第三天,第四天我们接连去了观音山的梦幻水世界,厦门有名的杂货一条街,吃遍了厦门小吃,逛遍了厦门大学,玩遍了厦门的曾厝垵。
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2
今天真是美好的日子,学校组织去春游。校长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鼓浪屿是一处不通行车辆的海上花园。同学们要带眼睛去看那里的美景;带耳朵去倾听那里的鸟鸣,海浪的声音;用鼻子去闻那里的花香,海浪的味道;用嘴巴去交流,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增长见识。带着校长的嘱咐我兴高采烈地上了车,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一下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直奔马头观赏大海,啊!鼓浪屿那秀丽的景色美极了!像一块磁铁深深的吸引住了我。海面上,游船作舫,轮渡汽艇,穿梭往来,一片繁忙。碧绿的海水将厦门与鼓浪潮屿分成两半,座落在大海中的鼓浪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山青水秀,独领风骚,令人神往。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上轮渡。我情不自禁地喊:啊,太美了!——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在水面上自油自在地飞翔,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眨眼工夫我们登上了鼓浪屿。地面上连一张纸屑都没有,难怪被称为:环保之城。可见夏门人爱干净!
我们先到海洋馆看海狮表演,只见驯演师让海狮——雅琳娜唱歌,还和她跳舞。呀!原来她能歌善舞,是个善良的小女生。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露出惊讶的表情,掌声和欢呼声不断。驯演师真有办法,能让动物们如此听话,使表演精彩绝伦。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海洋馆来到海底世界,其实,海底世界就像一座陆地上的龙宫,漂亮极了。人站在房子中间,好像来到海洋中一样。这里的鱼真多呀!哇!鲨鱼啊!海鱼啊!同学越叫越大声,看来是一山比一山高!鱼儿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让我目不暇接。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游动时飘飘摇摇;有的张着大嘴巴,像要吃东西似的;有的眼睛圆溜溜的,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瞧!一群吸盘鱼正欢快地向我游来,好像在展示它们的与众不同,让我眼花缭乱。我真想抓一只回家饲养。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金色的沙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太美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冲向大海,任凭老师在岸边大喊同学们,要小心都被抛在脑后了。大家争先恐后脱下鞋,踩着细软的沙子,舒服极了。我跳入海中,只见海浪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向我撞击着,使我连连后退。我们跟着浪花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黄昏将至,在老师的催促声中,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次厦门之旅既让我领略大自然优美风光,又让我感受到海底动物的神奇,真是一举两得呀!
【【热】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2篇】相关文章:
1.厦门鼓浪屿之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men/3784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