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庐山被许多文人墨客赞颂过,比如唐代李白就写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寒假我们一家便来到了庐山。
我们是晚上到达庐山的。山路被浓雾笼罩着,能见度只有十米左右,汽车龟速前行,山路弯弯绕绕,我在车里胆战心惊,生怕迷了路。幸好最后我们还是穿越重重迷雾安全到达了宾馆。
第二天,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整座庐山都被浓雾包围着。我站在地面往远处看根本看不到山,能见度大概只有五十米。下午我们来到了“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的三叠泉,李白写的庐山瀑布就是这里了。可是,这里的浓雾一点也不减,我连个三叠泉的影子也没见着,只听到哗哗的水声,只能悻悻而归了。可就在我们回来的路上,那雾却一点一点地散了,旁边的山峰也慢慢露出了它们峥嵘奇秀的面貌,如猿猴,似乌龟,形态万千!
阳光渐渐明媚起来。在望江亭,远处的山峰已经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山腰以下是云海,群山在云海的簇拥下,宛若仙境。站在险峰上,我不禁意气风发,确实感受到了毛主席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正当我浮想联翩时,一阵风吹来,浓雾飘然而至,四周又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赶往含鄱口,听说在那里可以看到鄱阳湖。可是在路上还是阳光充足呢,到了含鄱口却发现在这里浓雾好像把太阳赶跑了,一片雾海,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鄱阳湖了。这庐山,一边是阳光,一边是雾海,不知道浓雾为什么这么顽固,在晴天里也是大雾不散,真是奇了。
亲身来过庐山,才知道为什么李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我也即兴做了一首打油诗:横看竖看都是雾,远近高低无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浓雾锁山中。正是因为庐山的雾,使庐山真面目犹抱琵琶半遮面,欲露还羞;也正是因为庐山的雾,庐山美景千变万化,似幻还真。这庐山的雾真是奇妙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u/699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