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不光是干家务活的一把能手,他跳起广场舞来,更是虎虎生威。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和姥爷作文600字,欢迎阅读借鉴。
我和姥爷作文600字1
我老姥爷生前最喜欢羊。
圣井山区的老家,植被茂密,气候适宜,十分适合养羊。所以,在我老姥爷家的后院,总是养着一群羊。羊儿的毛洁白无瑕,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与老姥爷花白的胡子相互映衬,十分美。
小时候,他常常摸着羊的脊背,对我说:“我小时候没上过学,没文化,你可一定要上学,好好学习,为我们农村争光。”那时的我想:这不是废话嘛?我当然得好好学习了。但是好好学习争了光也不是你的,是我的!
长大了些以后,我就帮他喂羊,当然,那也只是偶尔的事。每次我喂羊的时候,他都显得特别高兴,喋喋不休地讲每只羊的习性、品种、名字,我也总是耐着性子听完。有时候也只顾喂羊,心里还嫌:给羊起什么名字,啰嗦!
等我再长大一些,我和他去山上牧羊,他连羊鞭也不拿,就带着我和那几只羊上山了。一路上,他哼着小曲,身后有一群心地善良的羊和我跟随,在蓝天白云之下,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我想:在诗人笔下的隐士是不是就像他这样呢?
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名隐士。他没有屈原的文采,却也没有屈原那深仇大恨;他没有陶渊明般脱俗,却比陶渊明多几分“超然于物外”;他没有陶弘景的运筹帷幄,却比陶弘景多领悟了几分人生在世的清闲。他生活的全部就是那几只羊,那几只羊的全部也是他。
有一天,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羊。看到他的笑容定格在黑白相框里的那一刹那,我的泪落了下来,顺着我的脸颊滑进了舌尖,又苦又涩,这大概就是失去的味道吧!我不愿过多的失去,于是开始珍惜,珍惜一切!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在回圣井的路上看到了一群羊,我又想起了老姥爷,他教会了我珍惜,让我发现点滴的美好。
我和姥爷作文600字2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他们像夜空中的繁星,看不尽,也数不清。其中最使我忘不了的,还数我的“书虫”姥爷。
我的姥爷非常喜欢读书,他每天早晨不到六点起床,上午学习四小时,下午学习四小时,雷打不动。而且他主张边读书边做笔记。他做的笔记数也数不清,一摞一摞的整齐地排列在书橱里。
“书虫”姥爷经常在中午收看《百家讲坛》这档电视节目。他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笔,随时把主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再做成笔记。姥爷还在晚上看《中国诗词大会》,每当嘉宾、主持人或旁白说一句话,他就摁下暂停键,记录下来,生怕落下一个字。
姥爷还经常在茶余饭后给我和哥哥讲一些故事或者典故,每天一个,从来不会重复。有时自己也会触景生情,越讲越激动,声音越来越高亢。经常因为声音太大,被姥姥训斥一顿,就像学生被老师批评那样。但是,就算这样,他还是会坚持下来,每天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姥姥让姥爷去煮汤,正在看书的姥爷一脸不情愿。但姥姥像母老虎一样,姥爷也不敢不去。所以,姥爷用了最快的速度去收拾锅,放在炉灶上,打开火后就立马坐下来继续看书,入了迷,忘了时间。一个多小时,姥姥闻着糊味,感觉事情不大对,连忙去了厨房。果然不出姥姥所料,锅底下烧了黑黑的一个大洞。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还常常笑话姥爷是一个有文化的低能人。
姥爷还常常教导我和哥哥,读书时一定要眼到、手到、脑到。
这就是我的“书虫”姥爷,那个我最敬佩而又忘不了的姥爷。
我和姥爷作文600字3
我的姥爷今年70多岁了。他瘦瘦的,高高的。好似一根木棍。他平常看着都很严肃,但是一见到我就乐开了花。
他喜欢钓鱼,养花,打台球……用他的话来说,他就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
在前几年的一个暑假,姥爷带我去了一个夏令营。这是一个音乐夏令营。我姥爷一到这就像蜜蜂闻到了花蜜似的东转转,西转转,来寻找自己喜欢的乐器。我当然就选我的特长——长号。而姥爷却像小孩似的拉着我一起学口琴。我只好一起学了。
我们到了教室里,就开始拿着口琴学了。由于口琴用的是简谱的形式,我很快就不想学了。于是我对姥爷说:“姥爷,我不想学了。”而姥爷却露出对我少有的严肃,说:“不行,你既然学了,你就要坚持,要做一个好学的孩子,懂吗?”我听完这番话后,无奈地点了点头。
过了半个多小时后,我看到大家都累了。有的人躺在椅子上;有的人趴在谱架上;还有的人直接走了出去透透气。而我姥爷和几位同学还在孜孜不倦地学着。他我发现我姥爷在学习新事物时特别的努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我,于是我也跟着姥爷一起学起来。我想:姥爷可真是好学啊!
之后的几天,姥爷一直都是这样好学的状态学了许多首曲子。每天人们看到我姥爷时都会说:“这老大爷可真是爱学习啊,我也要好好学学我自己的乐器啊!”姥爷好学的精神打动了我们口琴班人的心,于是我们所有人都一起下定了一个决心:要学好口琴!
到最后一天时,举办者让人们上台表演时,没有几个人上去。当我姥爷举手时,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又升高了一些,因为他勇敢,无畏!
这就是我的姥爷,一位好学的老党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aigong/1252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