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乐园,有的人的乐园是游乐场;有的人的乐园是图书馆;有人的乐园是乡下的菜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3篇,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1
依稀记得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每个周末我都和爷爷去探望独自一人居住在梅园新村的曾祖母。曾祖母的房前屋后虽然没有百草园那样丰富多彩,也没有“美女蛇”那样令人害怕的传说,但那里却是我儿时的乐园。
曾祖母的屋子是三间平房,像这种平房现在已经很少了。屋前是一块菜地,虽然曾祖母已经八十岁高龄了,但她身体还硬朗,用她自己的话说叫“闲着没事”。于是她就买了一些蔬菜种子,种在屋前。那时我也经常到屋前的菜地里去,但我不是去看菜,而是去看菜地里的昆虫。如:捉几只西瓜虫,用树枝赶着它们满地乱爬;逮两只蟋蟀,把它们放在土坑里,用树枝末端把它们赶到一起,看它们在一起打得“天昏地暗”。而且最后我还美其名曰“观察生物”。
曾祖母的屋子后面还有一个几十平米的小院子。不必说低矮的灌木丛,高大的桑树,碧绿的草地;也不必说美丽的蝴蝶四处飞舞,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单是在地面上,就有无限趣味。撩开枯枝烂叶来,有时会遇见蟑螂,还有蚂蚱,倘若不小心惊动了它,便会突然跳开,叫你无处寻它。
曾祖母的屋子旁边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如:含羞草、蒲公英等,我也常常把他们挖起来,带回家养起来。每当班上要布置环境时,我都会带几盆去,同学们都夸我的植物好呢!
如今,曾祖母屋前的那块菜地已经被检查的人认为不整洁,用水泥填平了,屋后那几棵树也被砍掉了,我的童年也伴随着“乐园”的消失而渐行渐远了。
最新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2
我的记忆深处也有个“百草园”,虽然它不及书中百草园有趣,但对于童年时代的我来说,却也处处充满欢乐。
记得每年暑假,我都会到山里外婆家去避暑。那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好地方,夏天更是凉爽,尤其是外婆家下面的那条小路,那一条小河,既景色迷人,又清凉有趣,是我儿时的乐园。
到了外婆家,向前方走去,便会看到一条弯曲的小路。那是通往小河的路,不长,却很新奇——脚下是棕色的泥土,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树,阳光洒下来,能看见树叶的影子,还有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旁是灌木丛,花儿正怒放着,五彩缤纷,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还有喇叭花、满天星,一大片一大片的,美丽极了!蜜蜂趴在花上伸着懒腰,蝴蝶也亲吻着花朵。
走到中途,便可以听见河水的歌声了。那歌声格外动听,加上青蛙的鼓声、蝉的琴声,就像一首交响曲。天气偏热的时候,与伙伴们穿着凉鞋,踩在水里,一起嬉戏,多么惬意呀!
有一次,我与伙伴到河里捕鱼。我们从家里拿来几个小塑料盆,准备捉几条鱼回去“研究研究”。这里的鱼个头都小小的,但却鬼精鬼精的,不容易发现。我轻轻拨开一块石头,哎——没有,再拨,还是没有!拨到一块大点的石头,突然有两条鱼窜了出来,我们惊喜地叫了起来,立马用手去捉,结果一条都没捉到。继续捉了老半天,仍然一无所获。
于是我们思考合作捉鱼。我轻轻地搬开石头,不惊动鱼儿,小伙伴用双手慢慢地围向小鱼,再猛的一抓,哇!抓住了!抓住了!我们高兴极了,怕它从手中溜走,赶紧放进塑料盆里。
我们继续合作,又抓住几条鱼,但太费工夫,我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塑料盆围成一个圈,把盆与盆接头的缝隙用小石头堵住,再在盆里放几个大点石头,然后再把围成的圈里的石头拿走,让鱼儿“自投罗网”。果然,五六条鱼儿出来了,游不出去,都钻到盆里的石头下面。端起鱼盆,拿去石头,鱼儿就尽收囊中了!
怎么样?我的乐园是不是充满欢乐呢?
最新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3
五六岁的时候,我在老家五星住了一段时间。那时候,圩梗和圩梗边的鱼塘一直是我和堂妹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许多快乐。
去圩梗的路并不是很远,走过一条约莫百米的石子路就可以到达圩梗底部。那里有一些小小的蒲公英,开着金黄的小花,非常可爱。
沿着上坡路走到尽头,坐在圩梗顶上,仰望头顶的蓝天,听着风吹过的声音。那段时光,真的是我的童年中最惬意的时光了。
圩梗上有一条小路,通往旁边的鱼塘。隔几天,三爷爷就会来捕鱼:先在鱼塘的中心撒下一张大渔网,再向鱼塘的岸边缓缓收拢,只是这样就可以捞出两三大盆鱼。收拢渔网的时候,察觉到危险的鱼儿就会争相跃出水面,场面非常壮观。每到这时,我们这几个围观的小孩便会兴奋地拍着手,又蹦又跳,庆祝晚上即将吃到鲜鱼。
鱼塘旁边有一层厚厚的稀泥,里面养着许多河蚌。我和堂妹总是会很好奇,想捉几只回家产珍珠。可是因为大人不允许,总是没办法完成这个心愿。于是,每到雨天,我和堂妹就会穿着雨鞋,悄悄去稀泥里摸蚌。原本平整的稀泥被踩得一塌糊涂,鞋里满满的烂泥被大人发现后当然少不了一顿训斥,可是我们依然很怀念那段时光,因为——很快乐。
不过,我也好,堂妹也好,都无法回到那段无忧无虑仰望蓝天的时光了。
确实,童年——真的很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inianjizuowen/1501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