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学生日记汇总五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日记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日记 篇1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一次成功的家访能够起到融洽感情增加理解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反之,教师和家长则会产生隔阂,互不信任,失去家访应有的作用。对于家访,我有两点体会:
一、不要向家长“告状”
老师在家长面前说学生的不是,有些家长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训斥或体罚,学生会把对家长的怨气转泄到老师的头上,在学校里会处处与老师对着干,把老师善意的教育看成对他的挖苦与嘲讽,从此再也听不进老师的话,成绩只会一落千丈;在家长眼里,子女有那么多的缺点与不是,一定是老师无能或老师没有很好地教育学生,对老师产生成见和不信任感,教师再费口舌都会无济于事,甚至会发生口角,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对于学生的一些需要让家长知道的缺点,老师应先肯定学生的其他优点,然后委婉地中肯地向家长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以求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二、不要向家长“踢球”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子女的教育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经常能听到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严一点没事的”,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他们不知道,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对这一点我们应该表示理解,因为许多家长还没达到老师级的理解水平,我们应该“可怜天下父母心”,让他们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千万不能以“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听你自己的话,还会听老师的吗?”来回敬。
在这里,我以商业界的一句行话来与同行共勉:“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在我们这一行可以理解为“家长要求教好学生永远是对的,提再高的要求也不过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只有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工作,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学生日记 篇2
20xx年7月18日,在结束了学生工作部组织的社会实践后,我赶紧回到了长沙,准备进行实习。这个时候各个报社都已经人满为患了,一般说来每个实习生的实习期大约是1个月左右,7月份的名额已经满了,因此我只好一边联系实习单位一边等待8月份的到来。
在坚持中收获
我做了份个人简历,在网上查到了各个新闻单位的地址,然后一家一家地去找。开始我去了《三湘都市报》的《诚信三湘》栏目组,这是一个周刊,那里的负责老师似乎有意向留我,只是他们目前没有多少事情,并说以后有采访任务就联系我,后来他们一直没有给我打电话,我想如果我索要他们的电话号码并主动联系他们,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后来我又去了《文萃报》、红网,他们的实习生都已经满了,有一家单位直白地告诉我:“如果你没有介绍人,我们一般是不收的!”
耐着高温和酷热去找那些新闻单位,每次都失望而返,找实习单位一点一点地耗尽了我的热情,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最后我到了新华社湖南分社,找到了一个负责主编,那里的实习生已经有很多了,也许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他推荐我去《长沙晚报》,虽然我们素昧平生,我感谢他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临走时他说了一句话:“现在的实习生不简单啊,好好努力吧。”一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我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
在锻炼中成长
实习的第一天,带我的记者老师便让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刘杨去采访一个赈灾募捐现场,回来写稿时,我正想把通稿前的一大段介绍活动主办方,承办方的话作为导语,刘杨赶紧告诉我千万不要这样,这样就是宣传稿而不是新闻稿了,也不代表报纸的立场了。后来,这篇稿子主要是由刘杨写完的,老师看了之后夸道:“是以前实习过的吧,还写得有模有样的,只是太短了吧!”确实字数不足400字,我和刘杨一致认为,这样的新闻充其量只能发个小稿子,其实我们应该给老师留筛选空间的。老师看后给我们指出了几个错误,比如说要说9时而不能说9点,什么时候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时候用中文数字要注意,且要统一,报道不要出现“我们”这样的主观性字眼,必须用记者代替等等。有了老师和朋友的帮忙,实习的第一天比较顺利,同时使我意识到,社会化的新闻与校园新闻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次采访是一次电话采访。那是去一社区采访一个贫困家庭,其中儿子阿斌今年考上了大学,但是因家里经济窘迫,凑不到学费,我们曾去他家采访过,但是稿子没有发。后来他们通过社区选送得到了湖南创远投资集团8000元的资助,他们将其中的20xx元钱分给了社区的另外两户贫困家庭,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想采访一定会比较顺利,我们决定下午和摄影记者一起去社区采访。没想到打电话给阿斌家,却得知阿斌的爷爷病了,他已经去乡下看望爷爷去了,而他的父母在下午3点也要过去。没办法,只能进行电话采访了,我打电话给阿斌爸爸时,他显得相当低调,为了让他配合我们的采访,我便告诉他说上次稿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这次希望能借这个新闻由头将稿子发出去,呼吁一下社会的`爱心人士,因为阿斌的学杂费还有些缺口,果然这么说之后,他爸爸还挺乐意了。
之后我又打电话给社区书记询问到了另外两个被帮助家庭的联系方式,本来我以为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采访应该进行得很愉快,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家庭都不乐意接受采访,态度不很友好。从与她们的交谈中发现,她们对社区推荐阿斌接受那8000元资助一直耿耿于怀,觉得阿斌家不是社区最困难的。这两个家庭的确都很困难,一个是单亲家庭,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今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另外一个是父女俩,父亲身体残疾,女儿今年即将升入高三,学费还没有着落。那个女儿接电话时,态度极为冷淡,甚至很排斥,什么都不愿意说,至此采访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我心里猜测阿斌家里捐出那钱可能有部分原因是想平息众怒,心里这么想着,便觉得这稿子已没有多少价值了,自己先没了信心。写稿时便草草交待了新闻事实,将原来没有发出的稿子大部分粘贴了过来。
第二天一看,老师将我的稿子完全推翻了,并让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采访不深入,在阿斌爸爸表示要自己解决一部分学费时没有深入问他到底想了些什么办法。那个女孩子虽然态度不好,但做一名记者,就应该放下面子,采取迂回战术,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我甚至没有问清她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其次,写稿时我只是简单地在原来的稿子上加入了新闻由头,并没有思考原来的稿子为什么没有刊发,到底有什么问题症结,再看看老师修改过后的稿子,觉得老师的确很高明,许多地方处理得很有技巧,主题也鲜明了。一些无法明说的内幕也有技巧地掩饰了,恰当地运用了新闻手法,又没有脱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在真实中感动
我的老师主要负责报道一个慈善助学栏目,采访报道一些今年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通过他们自强不息的事迹来争取社会援助,面对着这些优秀的寒门学子,我们经常被他们的一些故事感动,看到他们得到帮助使得我感到自己是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有一次我们做完采访后请一个学生吃饭,那是一个很瘦弱的农村男孩,他吃了几口饭便不吃了,我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爸爸在建筑工地做事,经常是白米饭就着剁辣椒吃,他想把饭菜留下来送给爸爸吃,我们都深深地感动了。
遇到一些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我们就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出来。有一次我采访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寒门学子,他家里有三兄弟读书,母亲得了尿毒症,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问一句才答一句,问及当他生病同学们去看望他时有何感受,他只是简单地说很激动,问及两年之后第一次见到生病的母亲时的情况,他也只是说很激动,无法想出其它的词来形容,男孩子往往都是拙于言的。后来我试图从他们三兄弟之间的感情上去挖掘故事,他说了一件很感人的事,在弟弟中考前他对弟弟说:“如果你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我就奖励你。”结果弟弟如愿考上了。当我们问他给了弟弟什么奖励时,他淡淡一笑说:“只是精神奖励,说‘你很棒’之类的话!”而懂事的弟弟,也微笑着接受了哥哥的这一奖励。
在实习中感受
我们遇到的最不愉快的一次采访是报道一个学二胡的学生,他今年大二,家里父母都下岗了,去年通过《长沙晚报》报道后获得了一年的学杂费资助,面对今年万余元的高额学费,他的父亲再次发出了求助,但是这个男孩非常地不配合采访,对他的有三级残废的父亲态度相当差,一味地怨天尤人,把他所有的委屈全部归因于贫困的家庭,最后拍照时他也噘着嘴,不愿意把照片发表到报纸上,怕被同学笑话。后来经过多次电话通话和他沟通,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我们由此意识到:许多贫困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需要心理上的救助,否则即使他们成才后也于社会无益。从这方面来说,记者有时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采访报道。
一个月就在忙碌和充实的日子中度过了,一个月里,有汗水,也有委屈,但这一个月让我清楚了报社的一些基本的流程,也让我受了一次爱的教育,通过我们的慈善助学报道,一共筹得善款50多万,帮助10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临走时老师对我说:“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希望你自己多去探索。”是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在采访技巧、写作手法上,还有在待人处事方面。要学做记者,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令人感觉愉快的人,才具备做一个成功记者的素质。好记者不一定都是能说会道、八面玲珑之人,但一定得是个真诚的人,要善于发现新闻,善于从不同角度写新闻。
现在的竞争是从做实习生开始,竞争的激烈丝毫不亚于就业,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准备好吃苦、准备好丢脸、准备好迎接挑战的人才能抓住好每一次机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uqinjie/3426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