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是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然而,我却想,忠言为何一定要逆耳?为什么就不能顺耳呢?
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人们有些行为或决定不合理,而他们身边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能够远虑的人,想帮你改变主意。而那些种不能深思的纳谏者,只认同自己的观点,不能体会到谏言的正确性,便当即否定,而事情发生后,才后悔不已。
我国古代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君臣关系。当大臣们向君王进谏时,倘若语言不当,便会惹怒君王,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株连九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商朝的比干因向纣王提意见,激怒了纣王,被赐以挖心;夏朝的关龙逢常向夏桀直谏,以“妖言犯上”之罪,将他囚禁杀死……所以,进谏是要讲究方法的。而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善于进谏的贤臣。
战国时期,有个叫邹忌的,觉得自己很美。一次,城中一位叫徐公的美男子来访,邹忌明明知道他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都赞赏邹忌。邹忌又见齐威王,对他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她偏爱我;我小妾说我美,是她畏惧我;我客人说我美,是他有求于我。如今您和我一样,身边的皇妃偏爱您;朝廷的大臣畏惧您;看来,您也受很深的蒙蔽啊。”后来,齐威王接受了他的建议,奖励前来进谏的臣子百姓们。一年后,齐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治。
为什么齐威王会接受邹忌的谏言?邹忌的言辞委婉,齐威王听着舒心,便让齐威王更加信服,达到自己的目的便是迟早的事。
人在社会,难免会犯错误、走歧路、遇迷津。然而,在这之前,如果有人给你提意见,你会真诚地接受么?大部分人不愿听别人的劝告,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无误的,可是当你知道结果时,才后悔不已。但是,如果说的谏言令人顺耳,那么,别人就很有可能接受你的谏言。
所以,在我看来,忠言不一定要逆耳,更多的时候,顺耳才更有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iunianjizuowen/928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