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山村瘦小,十余户人家,多半持有一门半路技艺。外出之途不再险阻后,青壮劳力陆续寄居他乡。诸多旧存技艺伴随老辈年岁,如同土地缺少耕作逐渐荒疏。
多年来,村里一位老人固执坚守杆秤制作。
山间不乏杂木,枣棣之类多半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老人选材必定亲为。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材料即在角屋内摆放整齐,阴凉风干。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秤米秤面照吃。
除却进山选材,老人很少外出。每日只在堂屋内临门借光制作杆秤,斧锯刨钻之类工具尽情侍弄。那些风干材料经厚茧堆叠的手掌之中,逐渐成为杆秤雏形。一把杆秤,材料风干后,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好在田地劳作之外,老人一直视制作杆秤为家庭收入余额。
可惜此项技艺已成垂近西山之日,二十年前关门徒弟改行之后,老人便未再收徒,亦无人拜师。二十出头拜师学艺,历尽六十多年,任凭风雨飘零,老人一直痴迷杆秤制作,且视此为精神寄托。
老人常说:制秤人,挣钱多少只是面子,能否精准全凭良心;用秤人,每一钱每一毫都是在称量自己的良心。
[杆秤的良心作文550字]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liangxin/211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