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家乡的变迁作文3篇

家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家乡的变迁

家乡的变迁作文3篇

  清新的空气能使我们的身体健康;清新的空气能使我们心情愉快;清新的空气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说起清新的空气,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的家乡静海县子牙镇的变化。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子牙镇的环境非常好,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春天,莺歌燕舞,万紫千红。子牙河的水常年流着,河边的柳枝轻轻的垂在水里,好像美丽少女在河边梳妆。夏天是绿色的高潮,家乡绿树成荫,浓密的绿荫下,各种草儿蓬勃生长。条田四周,沟渠两旁,也种上了各种护田林,浓绿的树叶随风“沙沙”作响,各种鸟儿欢唱着,嬉戏着,在树林和茂盛的庄稼地之间飞来飞去。

  果园里,各种果树刚刚结出碧绿的果实,这些果实要等到秋天才能成熟呢。秋天是绿色的升华,家乡更是一派繁荣景象。田野里高粱的脸红红的,饱满的玉米笑的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沉甸甸的谷穗谦虚的弯下了腰……果园里,苹果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蛋儿,葡萄架下,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玛瑙挂在半空,黄灿灿的鸭梨沉甸甸的把树枝都压弯了……冬天是绿色的希望。

  下雪后,家乡到处都是白雪皑皑,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如果把雪扒开,你就会看见麦苗正在“雪被”里睡觉呢,它们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但好景不长,自从家乡引进了有色金属拆旧这一行业以后,人们将大量铜线、铝线和其它废旧电线堆放在田野里进行燃烧,电线燃烧后排放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严重污染了家乡的环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及肺进入血液,使心脏失去输氧能力。其它有毒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侵入肺脏深处的毛细血管,会引起肺水肿等一系列疾病。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00毫克/升时,人吸入后会在30分钟左右死亡。二氧化碳还会对环境有危害性,会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正因为如此,家乡的空气、土壤、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空气整天都是污浊的,渐渐的树木、草、花大多枯死了。子牙河也断流了,有的地方即使有水,也都被污染了。有的人不得不逃离家乡,我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也搬到了静海县城,有的人没有条件离开,就只能继续留在家乡,忍受着环境污染的折磨。许多人因为大量吸收了有毒气体而死去。严酷的现实教育了家乡人民,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环境面貌。首先植树造林,大搞环境建设。

  其次建立了子牙科技环保园,统一规划有色金属拆旧业,引进了先进拆旧设备,对废旧电线进行绿色环保式的剥皮、割离,对废旧下角料有计划回收,再综合利用,综合管理等。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家乡的天空又变蓝了,空气又变清新了,河水又变清亮了……家乡又变回了过去的美丽模样。爸爸妈妈怀着欣喜的心情带着我又回到了家乡。通过逃离家乡又回到家乡的历程,我深深的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篇二:家乡的变迁

  来到阔别十几年的家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过去崎岖泥泞的盘山道,如今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水泥马路。交通工具由过去的马车三轮农用车变成了现代化汽车、轿车,特别是大摩托车几乎成了山中的一景,基本上家家都有一辆。

  走进村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过去的土坯房全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大砖瓦房,甚至有很多家还盖起了二层小楼。装饰一新的农家舍,俨然变成了城里一栋栋别墅。当然很大一部分还得力于党的政策,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这里虽然没受什么大的影响,但国家还是拨给了每户两万元盖房基金,对此很多山里人在大灾后却圆了摆脱毛坯屋住上大瓦房的梦。

  其次山村的文明建设也堪称一绝,过去路上到处都是家畜、家禽的粪便及各种垃圾,而如今却找不带一点烟头纸屑等杂物,原因是村里规定家禽、家畜如鸡鸭猪牛等都必须圈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里人少好管理,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因为人少了,这就带来另一个巨大的变化,诺大的山村显得很荒凉,山上到处长满了半人深的茅草,过去曾为抢茅草喂牛打的头破血流,现在竟快变成了原始森林。对此,据传有人在山上见过豹子的足迹。这还有个小插曲,一天早晨,因我有晨练的习惯,便一人上山没想到这可惊扰了家里人,他们来到山脚下大呼小叫如临大敌地把我嚷了回去,原因是大清早怕我撞上野兽,还有据传有人一早一晚在这里见过狐狸精出没。

  总之,山里的一切都在变,但不变的是山里人的好客、淳朴、善良、坚韧的性格。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只要见面,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主动与你打招呼,真是山美人也美。家乡,我明年还会回来的!

  篇三:从水井的变迁看家乡的变化

  在记忆中,我永远忘不了村头那口老水井。因为它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

  听奶奶讲:30年前,在我们村北头那口老水井,用她略微咸咸的井水滋润哺育了一辈辈人,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村民们便挑着一副副水桶来到井台边,在水桶上系上根绳子,放到井中左右摆动几下后汲水,再费力地把水桶从水井中提上来,然后挑着弯成弓形的扁担挑回到家里倒入水缸。我家距离水井有一里多路,往往一缸水打满了,大人们都要来回挑四、五趟。

  到了冬天,由于打水的人多,人们又不注意,打水时洒出的水在井台的周围厚厚地结了一层冰。一次,母亲去井台边打水,脚不小心在冰上滑了一下,结果,不但把水桶掉到了井中,腿也摔肿了,最后,母亲把水桶捞出来,忍着痛一瘸一拐地挑了半桶水回家,才4岁的大姐心疼地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去挑水。这是老水井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这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安上了“磕头机”,这虽然是一种机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台打水吃的方式还是省时、省劲儿多了,自此,村子里的露天老井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时光脚步到了90年代,这时,乡亲的吃水方式也由用“压水机”,变成了用电机和水泵汲水,只要合上电闸开关,人们便能毫不费劲地吃上水,但是,人们吃的仍然是略带咸味的地下水。

  近两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上级政府把村村通自来水工作放到了重要日程,村里的乡亲们已把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引到了厨房、卫生间,吃着放心,用着方便。村里通上自来水那天,已有80多岁高龄的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啊,今个儿咱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日子……”

  水井的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群众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从这里人们不难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如今村中的老水井早已不复存在了,机械式的“磕头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们的故事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哦,家乡的老水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xiang/11154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