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错!我没有错!我内心呐喊着。蒙在被子里,泪水沾湿了枕头。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我不禁哭得更加伤心。
那还是读二年级时发生的事了。那年,我七岁,在班上当副班长。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做事负责,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一天倒也天真浪漫,无忧无虑。
一天,班上的好些同学的写字本都突然不见了。没了写字本的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似的。写字本怎么会不翼而飞呢?
说起这写字本,其实就是一种专门用来练字的本子。开学之初,班主任见我们书写太不像话,一个个像鬼画桃符的,十分心急,就为我们专门订了一套写字书。练字,也就成了我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坚持了一段时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全班的写字水平大有进展。班主任老师更是喜上眉梢,对写字也就盯得更紧。
可是,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十几个人的练字本同时不见了。难道这练字本长了脚,竟集体逃亡了?
班主任听说这件事后,龙颜大怒。这还得了,还翻了天不成。决心要在班上彻查此事,揪出肇事的元凶,加以严惩。我也举双手赞成。
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作为副班长,我当然对这件事很上心。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走真正的坏人。我关注每一个同学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任何一点有价值的蛛丝马迹。可是,好几天过去了,一点进展也没有。莫非不是本班的人干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同学发现,丢失的写字本赫然出现在学校后面那干涸的水沟里。大家赶到那里,只见那些写字本已经污渍斑斑,成了垃圾,再也不能用了。谁扔的?为什么要扔?个个激愤。依然一点线索也没有。
这事惊动了学校领导。按校长的话说,小小年纪,竟然用心如此险恶,道德如此败坏,不揪出来,杀一儆百,那还了得。一定要刹住这股歪风,长正气。班主任老师气急败坏地在讲台上吼道:“谁干的,站起来!”可谁吃这一套呢?如果吼几声,就有人站出来,也就等不到今天了。班主任脸上充满杀气,“不是你们吗?教室是上锁了的。本子又没有长脚。教室的锁只有几个人能打开,不是你们是谁?”班主任在上面怒吼着,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我是副班长,我有教室的钥匙。可这绝对不是我干的。我的钥匙只有一个同学借过,莫非是他?我望向这个同学,他低着头,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这个同学是出了名的不爱学习,但也是出了名的胆小。我觉得不大可能是他。不是他,但又是谁呢?如果不找出元凶,我们这些有教室门钥匙的同学,就永远脱不了干系。我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放学后,我走出校门,准备去买东西吃,却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我翻遍课桌和书包,也没有找到。这时,我想起学校后面那条干涸的水沟。莫非是先前和大家到那儿去,丢在了那儿。
于是,我想也没想,就向那儿飞奔。
我在那儿寻觅着。终于,在一处草丛里我找到了它。我正松了一口气,一抬头,发现班上的几个同学,瞪大眼睛陌生地看着我。我举着手里的钱,想向他们解释,可是,他们却一溜烟地跑走了。
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我成了扔写字本的元凶。因为我有作案的条件——掌握着打开教室门的钥匙;放学路上,我折回过教室拿过作业;无事出现在那个没人去地方,是做贼心虚。而且,有个同学还帮忙找到了我作案的动机——我有一次抱怨过写字。我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还撤销了我的副班长,自然,教室门上的钥匙也被收回去了。一瞬间,我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坏蛋”。我是浑身有嘴也说不清。我说不是我干的,老师说我不老实。因此,最后我只好选择保持沉默。而这,又被老师看成是“顽固”。真是祸从天降,我比窦娥还冤哪。
回到家里,妈妈听说了这件事,也是将信将疑,狠狠地教训了我一番。因为这关乎到品德,皮肉之苦自然免不了。为什么钱就刚好掉在了那里?不是我又是谁?我有时不爱写字,也成了妈妈眼中犯案的铁证。“我没有错”的申辩,也成了坚持错误、不思悔改的借口。我真是无话可说。
后来,就出现了晚上的那一幕。
从此,老师对我另眼相看,班上的人也有意地疏远我。我有冤无处申,很郁闷,很孤独,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就在这时,那个拿我钥匙的同学良心发现,找到老师,承认了扔写字本是他干的,因为他讨厌练字。怎么干的,他也交代得清清楚楚。
班主任在班上给我平了反,恢复了我副班长的职务,还把教室门的钥匙再次交到了我的手里,终于还给了我清白。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当时,为什么老师、妈妈和同学,就不能对我多一点信任呢?为什么就听不见“我没有错”的申辩呢?为什么事情没有弄清楚,就要匆忙下结论呢?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主观臆断,就不会造成无辜的伤害啊!心灵一旦受伤,却是很难愈合的。
很多年过去了,一想起这事,我就心痛,就不寒而栗。我发誓,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每一个人,实事求是,绝不做轻率地伤害他人的事。
点评:小小年纪竟然受到这种误解,可想而知对“我”造成的心灵伤害有多大,这件事情警醒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必不可少。文章脉络清晰,结尾发人深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zhong/1583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