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感受作文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受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受作文 篇1
已经上了一个多月网课了,疫情下的学生和我虽不能出门,但还是从未停止学习的的脚步。
从刚开始的钉钉软件,到后来的省课直播,家长和孩子们慢慢适应了网课的教学,学校安排教师下午进行答疑讲解,更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解知识,把握学习重难点。
网课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性,课外时间的增多,考验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同时也给了孩子们自由安排的空间。是在玩闹中度过呢?还是合理安排时间呢?不仅考验着学生,也考验老师的自制能力。
齐白石先生说过:不教一日闲过。所以他80多岁还坚持每天作画。那么在疫情下的我们,也要做到不教一日闲过,把每天充实起来。窗外春暖花开,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感受作文 篇2
说到经典,我就想到了它们。唐诗、宋词、元曲脍炙人口,孔夫子的谆谆教导萦绕心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使我看透浮沉,鲁迅的《朝花夕拾》使我感慨万千。
你是一个国家的髓魄,一个民族的感召,一幅如诗的画卷,一股甘甜的清泉。清流潺潺,流进胸膛,流进了每一个细胞,从此,我记住了你,一生,一世,至始,难忘……
你就是那么的神奇,如日,如月,不够炙热,却很温暖,温暖的活跃了每个地方。
五千年的风雨没能将你淹没,历史的变故没能使你沦沉。回顾历史,我看见了你的身影,青铜编钟敲击着楚辞敲击《天问》的韵律;河姆渡断层的陶片闪烁着华夏的光芒;祖冲之勤奋的双手丈量着地球的半径;华夏的子孙用诗文灿烂着古国的天空。
五千年了,你的英姿仍在,你的飒爽不变,你是中华的象征,你是民族的写照,你是祖国的永恒,你是世界的骄傲!
因为爱中华,所以爱你,;因为爱你,所以爱这个国家。是你,让这个国家一直屹立在雄伟的东方;是你,让这个民族如此的自强不息;是你,让每个人都学会了孝道,学会了以孝为先。还有什么是你所不能的呢?
在今天的中国,你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说,你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还说,你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错,这就是你!你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历程的见证;你承载了无数代人的梦想,寄存了无数代人的希冀。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你——经典,才有了今天的灿烂辉煌;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积存,才有了今天自强不息的祖国;正是因为有了你,才有了今天如花般的我们。
爱我中华,感受经典;爱我经典,更爱中华!
感受作文 篇3
教学实录
一、入课
师:在上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动漫《回归》。(播放大方广网站中的影音艺苑--动漫园地--回归,学生在欣赏中赞叹声一片)
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一组画面,有什么感觉,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 :真是太美了!
生 :壮观!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语言在美景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吗?
生 :看了这些图,感觉很祥和,精神上特别放松,神清气爽。
生 :画面清幽,感觉身临其境一般,心里什么也不会想了。
师:这些同学已经领悟到山水的意境了。的确,山水的灵秀会涤荡我们心灵
尘垢,让我们的心灵远离尘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呢?靠什么呢?
生:靠语言!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学会用语言去描绘美景。
二、比较赏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尝试。(幻灯片显示秋天月夜图,生欣赏)这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呢?
生 :有皎洁的月亮,有云彩、枯树……
生 :还有田野、水和房屋。
生 :整个图片是蓝色的,让人觉得很安静、清幽。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景物组织成一段文字。(幻灯片显示文段:夜幕降临,一
月亮升上天空。树木、房屋、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四周一片宁静。)大家看这段文字,你们觉得这样写好不好呢?
生:虽然都写到了,但感觉不像描写,只像是对景物的概括,很粗糙。
师:那如何能算描写呢?
生:加一些修饰的词语。“一轮清幽的月亮照在枯萎的老树上,稀稀疏疏的房屋静默着,村庄、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教室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蔡××同学出口成章,大家觉得他的语句比屏幕的语句多了什么?
生:他用了“清幽”“枯萎”“稀稀疏疏”这些形容词来修饰,更生动。第一太简单、太直白了。
师:好,用了修饰的词语会使文句生动,这就是描写的魅力了。所谓描写就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把景物写得生动。现在老师把写月亮的这一句改动一下,大家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 :用了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月亮的圆,也写出了月亮的光辉,很生动。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比原文多了哪些内容?效果有何不同?
生 :“垂悬”比“升”字好,更准确,“升”表示一个过程,但图片上感觉不到。
生 :我觉得“倾泻”这个词用得好。很准确地写出月光像水一样流下来。
师:月光会流动吗?
生:不会。
师:那“倾泻”在这里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生:噢,我知道。月光是静态的,用“倾泻”化静为动,与上面的“如水的清辉”“瀑布”照应。(师生一起鼓掌)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的确,这样一改,月色就深深地映在我们脑海里了。再比较一下四周环境的描写有什么改进没有?
生 :我觉得“硕大无朋”也用得不错,它与前面的“广袤”都写出了大地的宽阔,现在又将大地比作“摇篮”,让人感觉大地很亲切温和。 生 :这一句在原句基础上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它把树木、房屋、村庄、田野融为一体,比作“襁褓中的婴儿”,把大地比作“摇篮”,给人很温馨、亲切的感觉,也把画面中的幽静祥和的气氛表达出来了。
师:说得好!这样一改,整个画面的清幽祥和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大家的评论都很到位,目光如炬啊!好,我们继续看最后一段的比较。
生 :我觉得这个“褪”字用得很好,“褪”字就好像白天的喧闹声像潮水退潮一样渐渐地退去。(教室内掌声不断)
生 :从“四周一片宁静”到“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写的是人的主观感受,由四周环境升华到心灵的宁静,情景交融。
师:好啊,我们同学都有资格去当评委了。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想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美感,用什么表达方式效果会更好呢?
生:描写。
师:是啊,叙述显得平淡、直白,而描写却显得具体、生动可感。
三、总结方法
师:通过以上语段的分析、讨论和交流,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吗?
生 :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
生 :可以加一些表状态的修饰语。
生 :可以用一些准确的动词,化静为动。
生 :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描写才会形象。
生 :还可以写出人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
生 :还可以开放五官。我觉得这段文字只有视觉,其他感官没有,既然很静,老师说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有道理,那你能不能给文章加个听觉的句子?(生为难)哪位同学帮忙一下?
生 :“褪了下去”后面加上蛙鸣。
生 :蛙鸣不好,树枝枯了,秋天没有蛙鸣。
生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生 :“冷不丁传来几声秋蝉的哀鸣。”
师:同学们才思泉涌,下面有机会让你们也露一手。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一下,写景的方法最主要就是三种:第一运用修辞(板书),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把景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形象;第二加修饰语(板书),在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第三融入主观感受,就是情景交融(板书),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四、习作互评
师:方法归纳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一显身手。我们就运用这几种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断,要求:1、认真观察,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描写方法。老师提供两幅图给大家,分组写,限时8分钟。
(幻灯片显示图片,8分钟后)
师:现在停笔。下面是展示、互评。互评时注意以下要求:1、描写了哪些景物?2、具体运用了哪种方法?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试着改动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写好的文字读给大家听?(生举手)
师:这位同学勇气可嘉,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隔着火红的枫叶,一挂小瀑布欢快地从岩石间跃出,像一条小白龙腾跃着身姿扎
入潭中,溅起一簇洁白的水花。潭中的水一定清凉又甘甜,要不,那潭边的草儿怎
么会绿得这般滋润,这般可爱呢?
师:请其他同学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描写。
生 :他描写了瀑布、潭水、青草、枫叶。
生 :他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瀑布写得很生动,很有人情味。
生 :他能在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把画面中的色彩描写得很鲜艳生 :他想像很丰富,看到水的清亮与边上草的绿,想到水的甘甜,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其中了。
生:我觉得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没有写到。(大家疑惑)画面中的枫叶是很突出的,但他只写了一句。
师:那你给他加上一句。
生:山风拂过,那枫叶害羞地打着旋儿,陶醉在绿草间,有的似乎不忍这水就这样寂寞地流去,多情地落在水中,与水花嬉戏着流向远方…… (掌声)
师:你的文笔与你的人一样出众,如果把你们两个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很成功的习作了。其他同学们点评得也很精当。另一小组写得如何呢?老师随便点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生:夕阳下山了,却忘记把她的披风带走,留下满天灿烂的晚霞。瞧,天边那一道金黄接着暗灰,好象一条鲨鱼张开了嘴。这边的晚霞火红一片,像一只美丽的火凤凰展开双翅,翱翔在碧蓝的天空中。霞光下面盘旋着一群鸟儿,似乎留恋这美丽的黄昏,都不愿意太早飞回家。地上两棵枯树指向天空,像一对走过沧桑岁月的老夫妻,相依相伴欣赏这满天的霞光。(掌声)
师:谁来点评?你来试试!(叫举手的同学)
生 :他这段话层次分明,从远处的天空到近处的天空,再到半空中再到地上。
生 :我觉得他第一句写得好,想像很丰富。
生 :他用了比喻和拟人,很生动很贴切。
生 :我觉得他只开动了视觉,太单调,还可以加上一些声音的描写,“这些儿喳喳地叫着,招呼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快来欣赏这天空的美景”。
师:同学们点评得都很好,很有见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点评了。大家回去后把这篇作文完善一下。通过以上的训练,同学们能感觉到其实景物描写并不难,只要认真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指导课,虽然设计上没有什么创新,但很实在,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仅敢说,而且才思泉涌。我想,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它的形式多么热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收获。即通过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老师的任何设计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我班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就是语句不生动,一些修辞手法不会运用,平常再三强调注意描写,但真正写好的聊聊无几,这次上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学了那么多写景的美文,接触了精彩的比喻、拟人的修辞,他们需要一次写作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这次写作指导课,设计中有一段课外阅读,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在写作中,真正学会了描写。在课后学生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写景,如何使文句生动,在习作中一些精巧的比喻、拟人已经一改贫乏的面貌,虽然有些还有点嫩,但总是学会了,并且已经开始尝试了,这就说明这堂课是有效的。
2、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热情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如果一堂课学生反应冷漠,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就不成其为课堂。什么是参与?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提出质疑,在讨论中能否谈出自己的观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动起来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调动。这节课,在另一个班上时学生反应平淡,在这个班,我实行了分组评比的方式(组别是以前就有的),各组的发言人数及质量都与成绩挂钩,所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敢说,也说得好,在发言中就感觉到他们确实开动脑筋,也确实有自己的看法。
3、老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不是指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环节中,而是随机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课堂导向深入。在这堂课中,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范文提出质疑,指出不足,使我诧异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但老师并没有因为它是自己写的就将学生的一棍子打死,而是谦虚地请教,充分得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并由学生的发言将课堂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有付出才有收获,学生的心 田需要老师精心地灌溉,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需要老师精心地扶植,所以,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biaodazijidemouzhongganshouhesikao/4230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