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路遥
(一)
细雨加杂着雪花向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山村里飘来,这便是我出生的地方。从小面对的是荒芜干枯的广袤土地和永远面朝黄土的父辈,人如土地一样平凡。我坚信,大山的那一边定有别样的世界,但我的父辈们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依旧默默坚守在这里。
正如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土地贫脊,人也贫穷,是什么让他们在这块贫脊的土地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某一刻,他们的后代有了这样的疑问,于是一批又一批的的陕北青年离开了土地,走向了山的那一边。然而,就好似某种宿命,离开的人只是在另一块相同的土地上坚守着相同的命运。最终,作为黄土地后代的另一群人决定去寻找生命如此的原因。
夜里,黄土地苍茫而凝重,我想到了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种必然,在人们心中,这部作品是最接近土地的,也许,答案就在里边。十年的艰辛成长史造就了孙少安、孙少平的苦难学说,在给妹妹的信中,孙少平这样写道:“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高中毕业的他,在生命的磨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高屋建瓴,让人敬仰。
最终,少平放弃了学习,回到了煤矿,从狭隘中走出,又走入狭隘。而少安则用绝然的固执坚守着狭隘。其中作祟的怕是来自于土地、贫穷、农民的那一生受用不尽的东西,是什么?这背后涌动着的是什么?这就是路遥的含蓄,大凡作品太于直接是不会有东西在作品之外流淌出来的。
我不停地去咀嚼这句话,又不停的去翻阅《平凡的世界》。人在寻求的路途中,哪怕看到点滴希望,兴奋和紧张会相伴而来,此时的我是最能体会这种心情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zuowen/2000zi/664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