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符号
1行走在沟壑纵横、墚峁交织的黄土高原上,视野中经常会出现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窑洞,这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
2《墨子·节用》中说:“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新语》中还有“天下之民穴居野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的说法,这些证明人类曾有过穴居的历史。而从考古发现的50万~60万年前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推断,古人可能从那时起就开始在黄土高原挖掘洞穴。他们在天然黄土断崖上凿洞而居的居住形式,直接影响了今天在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形制相似的窑洞建筑群。据了解,直至今天,中国窑洞还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在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和河北六大窑洞区内,现在大约有4000万人居住在各种类型的窑洞中,靠着古老的窑洞,适应着特殊气候和地理区域的环境。黄土高原冬天十分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先民们因地制宜,创制了这种居住方式。他们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3那么,黄土高原为什么适合挖窑洞呢?来自地质专家的研究表明,这是黄土的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经历过不同的地质年代和气候条件,黄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早期的干冷气候环境中,黄土高原上的土质还比较疏松,黄土中的胶结物含量也非常少,不具备土壤结构,所以抗侵蚀的强度比较低,一旦遇水就会崩解湿陷。雨水汇集径流在疏松的黄土地上切割,在黄土高原形成深浅不一的切沟。到了后来,气候变得温暖潮湿,大量的生物开始在黄土高原生长繁殖,它们促进了黄土高原成壤,并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黄土具备了较强的抗侵蚀力,这就为古人在黄土层上挖凿窑洞创造了条件。
4黄土高原的降雨偏少对在当地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黄土通常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到雨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但是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整个黄土高原年均气温为6℃~14℃,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700毫米。整个黄土高原的降雨量总趋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就是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湿润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中部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以陕北的黄土高原为例,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78%,非常适合建造窑洞。
5黄土层的厚度对挖窑洞也有影响。在黄土高原不同的区域,黄土堆积厚度的差别也很大,比如甘肃境内通常在200~300米之间,陕西北部主要在100~200米之间,山西、陕西关中、河南豫西地区一般在50~100米之间,其余地区在50米以下。在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流域(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在进入陕西长武县之后,一路把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纳入其中,再流经关中平原,在陕西高陵县陈家滩附近注入渭河),黄土层厚度达百米以上,而且黄土中不含沙石,十分黏牢,故而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6因而在以黄土墚状丘陵沟壑区为主的陕北,众多的土峁和黄土墚之间产生了星罗棋布的窑洞,它们点缀在沟、墚、塬、峁之间,呈现出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
1.文意把握。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从历史渊源、分布区域、地质和气候条件及原因三方面说明“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B.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甘肃的原因是这里黄土层的厚度超过了100米。
C.第4段与第5段,应调换顺序。因为5段是从地质特点讲的,应紧接着第3段。
D.第2段,引用《墨子》《新语》的语句,说明了“人类曾有过穴居的历史”,进而说明“中国窑洞还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
2.语句品析。第5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3.拓展探究。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探究云南“一颗印”民居的形成原因。
材料链接:滇中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通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摘自《互动百科》)
4.写作延伸。
“先民们因地制宜,创制了这种居住方式。”当今社会,“住房”更是全民关注的话题。请以“我家住在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1.C(345段是按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写的)2.示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准确说明了“黄土层的厚度对挖窑洞也有影响”,厚度100米以上适宜挖窑洞。3.示例:1云南高原多风,所以墙厚无窗;2少地,所以楼房多;3改善室内气候,所以采用天井。(说出两点即可)4.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1107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