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华】说课稿模板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12册第12课《奇思妙想》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首先选用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去感受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点明奇思妙想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自己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要求学生通过探索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并能表达自己作品的创意。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上,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教学中,多让学生欣赏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奇思妙想的核心是联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这也是解决教学中难点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

  2.重点、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案,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奇思妙想是创意的基础。

  2.通过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纸、颜料或其他材料。

  (教师)道具。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哑剧表演,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支钢笔:大家都认识这个物品吧?老师现在把它想象成别的物品,用哑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要求同学们在说话时声音响亮,内容完整。(教师:一会儿飞针走线,一会儿指挥大合唱,一会儿钓起鱼来。)

  (2)教师小结:一支钢笔经过思维的发散——开阔地想,变通地想,竟想出了这么多外形类似的物品。难怪德国科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正是有了奇思妙想,我们今天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2.欣赏评述,加深理解。

  (1)请同学们欣赏教材第30页的作品,看看奇思妙想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并思考这些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3.联想练习,激发创意。

  (1)欣赏教科书第31页,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除了单形和组合联想,你还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

  (2)学生发表见解。

  (3)请同学们把自己独特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教师挑选出优秀的作业,肯定大家的创意。

  4.构思作业,强化创意。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作业展示,知识拓展。

  (1)学生代表展示作品并表述作品的创意。其他的同学要对其他小组的练习进行评价。

  (2)小结本节课内容。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清新,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 化写具体的。

四。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下面我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设想:

五。说教学流程: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这一个课前准备很有意义,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对课文的学习非常有利,可惜在实际教学中做的往往不够。

  上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也放过风筝,说说你放风筝的经历。交流后出示有关风筝的资料袋,再让学生给同学介绍。这个环节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我把生活中的体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个对课外资源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习惯让学生连读两遍课文,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而且学生是有兴趣的。接着才让学生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此时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找出课文主要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教师板书:做、放、找。指着板书说,请同学们选着三部分内容的任一部分,认真朗读,准备读给全班同学听。在学生个别读的时候,相机教学生字词。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我们在一线上课的老师都有个感觉,如果课文朗读不充分,就忙着感悟,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品味感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地方。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第一句,问:我们这些孩子,做风筝、放风筝时有哪些快乐呢?学生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归纳。先说说作者写做风筝时,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快乐。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如憧憬。依然。幸福鸟,可根据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在学生发表了意见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给幸福鸟加上引号。"放风筝"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的。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放风筝时,看到什么情景最快乐?相信有放过风筝的人,都会说看到风筝飞起来了最快乐。那么课文是如何把这份快乐写出来的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条方法:一是直接写,通过写孩子们的动作神态;二是间接写——"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可是放风筝也有伤心的时候",教师板书:伤心。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孩子们的伤心?这部分采用默读,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尽量少牵引,体现出从扶到放的教学原则。"放风筝"这部分的教学还可以放入一个练习:用虽然……但是说说放风筝的心情。学生可以说:放风筝虽然很快乐,但是也有伤心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做风筝"的心情: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很快活。这个造句练习,既是说话练习,也是对本节课的课文教学内容进行了小结与回顾。

  这带着孩子许多欢乐的风筝消失在茫茫的空中了,它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这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找不到风筝的失望心情。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情,有伤心,有"我们"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

  第四个环节是引导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故事的结尾没有说我们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风筝,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同学们,我们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了吗?我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 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学生能从讨论交流中明白我们在寻找幸福鸟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和憧憬,我们是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创新离不开想像,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做风筝 憧憬

  风筝 放风筝 快乐 寻找幸福

  找风筝 伤心

  总之,这篇课文我主要教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三部分。通过熟悉内容的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语言与内容;通过细读品味,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194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