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伞兵“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学生
所教班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同学阅读课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少数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较活跃,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
三、说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嘎羧的动作及神情变化,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体会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5、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描写战象的动作及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内心世界及可贵品质。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
五、说教学
本课时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悟式”教学模式,以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为主要授课形式。以读为本,以互动讨论为经,以“感知课文——感受语言——感悟形象——升华感想”为纬,努力达到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绍钠的用途。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钠单质的生产原理;
2、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讨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
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更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素质。因此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并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二)、自主实验,观察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三个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观察钠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
2、将金属钠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将钠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同时,为体现环保意识,将钠和氯气的反应用录像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实验,由几位学生叙述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其他学生补充。
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屏幕和板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钠的物理性质小结,钠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由表及里,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分析钠在反应中的化学价变化,得出钠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进而指出“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再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教材分析并总结钠的存在形式、工业制法和钠的用途。
(四)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和难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 ①首先是学生亲自操作钠与水在烧杯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使学生在亲身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在此期间,可用五个字“浮、熔、游、响、红”来归纳钠和水反应的现象。
②其次,在该实验中可以用滴加了酚酞的溶液变红来检验NaOH,但是不能检验另一种产物氢气,故需将钠和水的反应进行改进。改进实验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下课后小组研究: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2)解释“滴水生火”的原因。
(3)钠着火时,应如何灭火?
A、用水扑灭 B、用泡沫灭火器 C、铺上沙子
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质软 熔点低 ρ
二、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点燃 常温:4Na+O2 = 2Na2O 加热:2Na+O2 === Na2O2
2、与氯气反应:2Na+Cl2 = 2NaCl
3、与水反应:2Na+2H2O = 2NaOH+H2
水>ρNa>ρ煤油
【【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90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