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家》这篇课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个单 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具有绵厚的思想内涵和比较完善的表现 形式。 本文则是对于家的哲学思考,作为第一篇哲理想散文,其地位 和意义很重大,对后面的课文有其指导意义,学好了这篇课文 才能举一反三的学好下面几篇散文。

  学情分析: 初三阶段的学生的认知、 理解、 分析能力都已经有了一定水平, 通过初一、初二学段的积累,已经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 自己独特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 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和学法分析: 通过朗读法、质疑讨论法、问题导读法,让同学们通过自由朗 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让同学们在不断的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老师适时地参 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较难部分进行分 析,师生共同解决本文难点,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 学生谈对“家”的感悟。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育理念,“知识·能力”的培 养应当在学生把握文本的 “过程”教给学生以“方法”,借 以达到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我从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 础上,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师生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讨论、分析并理解作者笔下“家” 的真正内涵,理解文章主旨,进而突破本文教学重点。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爱家、爱亲人的情感,珍惜亲情,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真正内涵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学生谈对“家”的感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课文导入:以《吉祥三宝》歌曲导入,在轻松欢快的歌曲声中, 我们再次走入周国平的《家》,一起去感悟家的魅力。 (设计意图: 优美欢快的音乐, 尤其是这快乐和谐的 “一家人” 演唱, 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好的氛围下进入新课的 学习。)

  (2)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诠释家的?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让学生们在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的同时, 又很自然的过渡到对这节课我们的教学重点上, 分析着三个 比喻句的内涵和联系。 )

  (3)配乐朗读引言并思考。 1、 文章的引子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纵观全篇,是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的标题均 以判断句表述, 直接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思考。 三个小节从标题上看 是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顺序是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提,则是 建立在课文开篇“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 ,这是 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 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只有把这个问题解 决了才能更好的解决由它引出的那三个比喻句的问题。 )

  (4)讨论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 文章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这个比喻的具体 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要学生直接回答比喻句的深刻内涵有些生硬也有一定难 度, 所以先让学生谈谈家和船之间的联系: 由渔民们以船为家在水上 漂泊想到在人生长河里,家是承载“我们”渡河的小船。然后师生共 同归纳确实是这样,家是生活的船,有亲有爱有温暖。 )

  2、 表达方式看,这部分有何特色呢? (学生朗读精彩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精彩的语句来朗读,重视 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共同分析出在此节,作者关于“家是 一只船”的结论绝非生硬的提出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感觉基础 上的。作者是先叙后议再抒情,引领着我们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的。这 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问题导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在家呆久了,我们会感到家的 幸福会变得平淡乏味,会产生离开它的冲动,于是我们背起行囊,离家 远航。到那时,离

  家在外漂泊的我们对家又会有怎样的感情?) 1、 你有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那时的你对家有怎样的感情?你是 否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 情感上的熏陶同样很重要, 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自己对 家的感情, 这个问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同学, 既可以调动起所有同学的 积极性,又可以很自然地靠近文本,靠近作者,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 鸣,让学生们体会到家的美好并热爱它。 )

  2、那么我们再来看文章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港湾联系起 来的?这个比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同第一部分的第一题是一样的, 此段说明家是我们休息、 放松的乐园、充电加水的港湾。对于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而言, 港湾是不可缺少的。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

  3、 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和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不 同? (老师范读课文中“如果没有一片港湾??人间乐曲。 学生齐读“傍晚?..回家的人们。 ” ) (设计意图: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朗读,也可 与学生交流谈老师的感悟, 最后解决问题: 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 作者援引尼采的话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 从议论回到眼前的生活场 景描绘,处境生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4共同赏析最后一部分(倦鸟思巢,落叶归根,身在异乡的游子, 无论我们漂泊多远, 家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永远的岸。 ) 1、为什么说家是我们永远的岸?“岸”的具体含

  义是什么? 2、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继续延承前两个部分所提的问题,学生继续讨论质疑, 最后师生才能共同归纳出:作者在前两节思考的基础上,用“永远” 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列举事例来 解释, 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 艰难困苦也好, 飞黄腾达也罢, 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同样运用了记叙、议论兼抒情多种表达 方式。 3、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请说 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这是这节课所有问题的升华部分, 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 在进行创作时都是经过精心安排,不时随意而写,这也正是散文“形 散神不散” 特征的体现, 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 是把家比作船、 港湾、 岸的前提,是后几个比喻的基础。同样“家是一只船”这个比喻是后 两个比喻的基点。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第一个比喻的深入,又是下 一个比喻的出发点。 “家是永远的岸”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极 致和完成。 )

  (7)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一次心灵旅程,在作者周国平笔下, 家是一只船,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与幸福同时体味了哲理散文的特点。

  (8)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 不同的“家” ,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2727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