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物理带课件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是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阶等主要因素,把备课、上课等主要过程从教学理论角度,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物理带课件说课稿,供参考阅读!

物理带课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 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二)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

  (三)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多媒体

  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

  学生分组器材: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动,总结观点→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科学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强化理解→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布置作业,延伸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5分钟)。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 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教师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得出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 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实验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环节:感受活动,总结观点(约3分钟)

  让学生用力推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等,然后撤去推力,物体会慢慢停下来。让学生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缘故。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观察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约20分钟) 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是正确的。通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分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

  第二步:学生分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教材,小组自选器材完成实验。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 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 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1704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