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最后一部分内容,本课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空间联系,选取了汉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史实,凸显这一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及中国南北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重点强调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日渐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大运河则突出它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作用。除此之外,课文还以历史性的眼光,描绘了当代新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们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使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课标联系: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要求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等知识,体会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及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过程,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流经的省区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评价历史上的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作用。难点是: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
2、 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 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缺乏思想深度。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了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角色表演法:表演中,学生似乎亲临其境,知识当然水道渠成。
四、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构想的最佳途径。因此围绕上述构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类比学习、知识建构;整合知识,延伸拓展。依据这一逻辑顺序,层层递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用激情导入法,以视频《张骞出使西域》,既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第二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
让学生阅读P99页内容与图,探究:
(1)什么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又经过了哪些地形?
(3)丝绸之路上有哪些重要城市?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相关图片,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体验古丝绸之路的艰辛,培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1)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2)选择好你的货物。(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2)提问: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第三步: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多媒体展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比较:两者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条铁路称为大陆桥呢?
(设计意图: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第四步:类比学习、知识建构
自主学习:有关大运河的基本知识(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开通的意义,今天的大运河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丝绸之路》的部分,学生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此时,将《大运河》部分交由学生学习,有利于激发其自身潜能,并锻炼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第五步: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展示皮日休诗《汴梁怀古》,讨论分析:对隋朝大运河如何看待?并寻找相应论据。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分析开通大运河的利与弊,有利于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精神,并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突破难点)
第六步:整合知识,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所得
2、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任选一题,小组合作,试试,能不能完成?
1、历史小论文“丝绸之路经商记”或“古今丝绸之路”
2、历史小论文“古今大运河”
3、介绍世界上的著名运河,列表比较京杭大运河与世界上的著名运河
(设计意图:学习、讨论、发言之后,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一、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之路----------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桥梁
(敦煌)
亚欧大陆桥-------新丝绸之路
二、大运河-----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大运河------水路运输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凸显,但多媒体似乎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用多媒体展现丝绸之路的路线,不如让学生用笔画,更有深刻印象,再配以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动手、动脑,效果可能更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98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