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内容分析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到处都有影子。但是影子又是飘忽不定的,是一种光影现象,影子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奇而又难懂的现象。因此,在活动中,我试图以看看、说说、玩玩来引导幼儿了解影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了解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难点是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制造影子。
二、幼儿情况分析
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及幼儿情况的分析,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产生。
2、尝试利用操作材料、身体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发对影子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在幼儿知识经验、教学具以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做如下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看到或观察过周围生活的影子现象。曾有看皮影戏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为体现教、学具是幼儿活动的参考书,在教具上准备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戏,一个关于影子的主题课件,一块长布与一束光线。
在学具上准备:如小棒、纸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见操作物供幼儿制造影子时运用。
3、心理环境准备:一个安静又可封闭的活动场地,为配合幼儿自由创作,最好是在有太阳的日子。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以新《纲要》精神为引领,借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影子,制造影子。从感知到体验到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具体活动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观看皮影戏,引发幼儿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影子”。提出问题“皮影戏是怎么演的?”此环节为导入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第二环节:讨论“你看到过影子吗?”“在什么地方?”引出影子是在光的环境下产生的。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此环节为重点环节,预计用时8分钟。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在此环节中我请幼儿首先主动说说曾经在哪看到过影子,找出一个共同点——必须是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再播放影子课件,帮助幼儿加深对影子产生的印象。使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第三环节:找一找周围的影子。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幼儿找影子,巩固知识。此环节为过渡环节,用时2分钟。
第四环节: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幼儿玩一玩影子,自己创作不同的影子,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此环节为难点,预计用时10分钟。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同的,是独特的,要发展智能优势,尊重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新《纲要》中指示,要鼓励、支持、尊重幼儿的不同尝试及创作成果。因此,此环节注重每位幼儿的不同表现,尊重差异性。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到户外太阳下进行表演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此环节用时8分钟。
新《纲要》提示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科学探索环境。因此,此环节我将幼儿带到更广阔的户外,供幼儿自由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从而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欲,发展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师幼、幼幼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作性的师幼、幼幼关系。
结束部分:教师请幼儿再思考讨论,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制造影子。活动结束。预计用时1分钟。
活动延伸:此活动可以在科学实验区继续生成探索,有较强的可探索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158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