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书信写作教学设计3篇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一:书信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书信的种类,掌握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能规范写作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

  【教学重点】一般书信和常用专用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教学难点】专用书信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写过信吗?

  书信在古代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封书信可以制止一场战争。(例见教材P167,《左传·郑子家告赵子宣》) 一封书信可抵万金。(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猛进,电话、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疏于写信了。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信,它不仅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作用,而且有不少书信尤其是作为传情达意的书信,通过它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人文关怀是其他通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请大家欣赏一篇散文随笔《怀念书信》。

  怀念书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为生计奔波着忙碌着。旧的观念、情趣和联络方式,逐渐地淡化消融。无论家居何地,人在何方,随时随地可以互通电话,问长问短,联络感情,方便极了。电话固然方便,遗憾的是几分钟一过,留下的却只有那冰冷冰冷的电话机,呆呆地躺在一角,使人感到漠然。此时此刻,不由得使我怀念起那被称之为鸿雁往来的 “两地书”了。

  去年秋天女儿考上大学去外地读书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临行前一再叮嘱女儿,到校后马上给家打电话或写信。结果一个月打了四次电话,每次除了开始的几句寒暄话外,剩下的就是一切都好,请放心。一次最长的电话也就是一刻钟,当听到女儿在电话里说了生活、学习情况后,心里还有很多话要说,激动之余,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有一句“要照顾好自己”。电话挂断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思来想去,还是给女儿写封信吧。夜深人静,我奋笔疾书,从生活谈到学习,从人生谈到理想,密密麻麻写了三页,

  字里行间渗透着关心、爱护和希望。字字句句的情感,绝非是在电话中所能领悟到的。信寄出去了,两个星期后,回来的还是一个电话。我不时地在想,这年月,信的作用是不是渐渐地被淡忘被忽视了?前些年,谁出远门工作或学习,送行的人少不了说一句,到了那边别忘了回封信。那用爱心滤洗过的语言,那蕴含着心香墨香的一片深情,那跳动着的激动和火的情感一页页信笺是多么的使人怀念啊!

  我读过很多人的信札,周总理的、鲁迅的以及革命志士秋瑾的、赵一曼的。他们的书信无不使人感慨万千。著名文史作家郑逸梅,收藏古代和现代名人信札数千件,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可信的依据。由此可见,信件之重要是电话所不能代替的。笔者是一个爱写信的人,和我通信的人可以说三教九流,既有画家、作家、教授、也有笔友、亲友和同学。每次收到他们的书信,不仅感官得到了享受,精神上也得到了鼓舞。写信和保存信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我以为:书信确实能把人引到感情微醺的境界。

  怀念书信,既怀念写信时那种微妙的心灵悸动,更怀念读信时那种情感撞击的火花。(文/双清)

  [点评]

  本文作者现身说法,道出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与怅惘,也给我们读者以深刻的启发。正如作者信中所说:“那用爱心滤洗过的语言,那蕴含着心香墨香的一片深情,那跳动着的激动和火的情感一页页信笺是多么的使人怀念啊!”所以,作者以“怀念书信”为题,意在告诉读者:“怀念书信,既怀念写信时那种微妙的心灵悸动,更怀念读信时那种情感撞击的火花。”让我们在与师长、亲人、朋友交心时,更多的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戴。因此,学写书信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在训练书信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素养。

二、书信的基础知识

  书信,是按照习惯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邮寄或发送给指定对象阅读的一种应用文。它是人际交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书面交流工具。它把友情、亲情、爱情连在了一起,把家事、国家、天下事连在了一起,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作用。

  【书信小知识:古代书信的别名】

  书信,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鸿雁、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

  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鸿雁传书)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书信通常包括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

  一般书信

一、一般书信的特点:

  1、它适用于父子、兄弟、夫妻、同学、亲友、邻里和同志之间——私人事务。

  2、凡与私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一切活动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写入书信——内容广泛。

  3、它的阅读对象是书信指定的个人。不经同意,其他任何人都无权拆阅——阅读对象指定。

  4、可叙述、描写,可说明、议论,也可抒情——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5、通常不用标题——不用标题。

二、一般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一)掌握格式

  【教学方法】请阅读《陶行知给母校的信》,并在书上相应位置标出书信的六个组

  成部分(称呼、问候语、正文、致敬语、署名和日期)。

  母亲:

  家中从前寄来的信,如今都收齐了,并未遗失,只是来得慢些。

  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

  试验乡村师范开办费要一万五千元,经常费要一万二千元,朋友们都已答应捐助,只要款项领到,就可开办。

  昨日会见冬弟,知道金弟在西安尚好,可以告慰。冬弟亦较前强壮。

  桃红小桃三桃蜜桃给我的拜年片子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儿已经好好地保存了。 敬祝健乐。

  行 知

  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日

(二)掌握写法

三、课堂训练

  以下是一封信的格式示意图,其中也包括内容片段。根据题目作答:

  1、在图中用序号(1)—(6)标出六个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名称。

  (1)称谓 (2)问候语 (3)正文 (4)结束语(5)署名 (6)日期

  2、文中格式和内容上有四处不够规范和准确的地方,指出并加以改正。 第一处是:问侯语 应改为:问侯语应写在称谓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 第二处是:正文 应改为:见上文

  第三处是:结束语 应改为:结束语分两截,前一截连接正文,或另起一段,空两格写;后一截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如正文结束处正好在一行的末尾,后边写不下其他字了,结束语的前一半应另起一行,空两个字的位置,后一半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第四处是:日期 应改为:日期应当年、月、日都写出

四、一般书信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格式

  书信的格式是特定的,要严格地依据格式去写,而不可随意改变格式,给人不够庄重和礼貌之感。

  2、叙述清楚

  书信是交际的工具,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语言得体

  书信中的称呼和措辞要倍加注意,称呼要根据双方的亲疏程度,由个人来定,但求恰当,不失礼貌,以免引起收信人的不满,影响彼此的关系。

  4、书写正确

  信件不能用铅笔书写,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要用红笔书写,这会认为是绝交信。一般用毛笔、兰水笔或圆珠笔书写。信纸一般用专用信纸或稿纸,切不可随便捡一片纸就写信。信件书写务求字迹工整,一般也不要出现错字、别字,写过信后通常应检查一遍,看看所写内容是否全已写出,同时检查语句是否存在不通的现象或有错别字出现。信件一定要保持清晰整洁,不可涂抹太多。

五、轻松时刻:

  (一)书信趣话:

  1、书信谜语

  古时候,有个远走他乡的负心郎接到一封妻子的来信,信中只写了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看着书信百思不得其解,便去问一个书生,书生想了想却念出一首诗来:

  上长街去卜卦,问青天我的人何在?玉人儿无一点在心怀,欲罢又不能,吾今无口去问他,论交情也不差,你是一件漂不白的皂罗纱,若分开刀儿难下,抛得我财穷力尽,望君不日早回家。

  这不仅是一首深情的爱情诗,而且还是一则巧妙的谜语。

  2、书信传情(打一外语电影名)(谜底:《简爱》)

  (二)歌曲欣赏:

  李春波《一封家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994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