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曲五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曲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
2、初步学习诗、词、曲的体裁特点。
3、学习并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教学步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⑶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⑷ 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⑸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⑹ 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
⑴ 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⑵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⑶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⑷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⑸ 抒情诗、赠答诗
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
〖赤壁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背诵
课堂抽背
〖过零丁洋
一、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确: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四、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一、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欣赏板块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二、朗读
1、学生试读
2、老师示读
3、学生再朗读
4、课文注音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
三、解题
1、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⑵ 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⑶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⑷ 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⑸ 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2、课堂提问:
⑴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⑵ 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
⑴ 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⑵ “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团圆。
四、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上片:
⑴ 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⑶ 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
⑴ 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⑵ 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背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972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