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材说明:

《但愿人长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第二课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指向学生心灵,指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最近发展区。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读、思、议、品、悟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思考体验,自我理解感悟,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全新的体验,鲜活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温馨回顾,导入课堂。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吗?(中秋节)那你们晚上一般有什么活动,说给大家听听。(生答)

  是啊,中秋佳节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哪些感受呢?历来不少文人墨客把这种感受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因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其中著名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二、创设情景,引入文本。

  教师吟诵《水调歌头》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可以看出大家都被这首词给吸引了,那么如此优美的诗篇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在诗人怎样的心境下所创造出来的呢?

  现在让我们穿梭时空,重温900多年前那个独具魅力的夜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并用喜欢的记号标一标。(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孤身在外,如何能心绪平静呢?那么诗人心绪不宁的原因是什么呢?(思念弟弟)。现在同学们品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读出些什么?

  苏轼为什么在这个月圆之夜思念他的弟弟呢?

  讨论交流得出:

  原因有三:(1)中秋佳节 (2)手足情深 (3)七年未见

  (1)有诗为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文怎么描述苏轼兄弟手足情深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并读好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4、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诗人正躺在床上,洁白的月光从窗外斜射进来,诗人触景生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让我们一起读读看,体会体会。

  5、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想起了他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让我们带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再来朗读课文第四小节。

  谁能读好这一段?(指名读,比赛读)

  (提示:无情----责怨 为什么----愤懑)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思念亲人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

  6、苏轼是多么想念他的弟弟啊,因而埋怨起圆圆的月亮来,让我们一起和苏轼来埋怨月亮。(引读:他眼睁睁地)

  在苏轼眼中,在离别人的眼中,月亮是无情的,难怪诗人要埋怨月亮,你能体会苏轼的心情吗?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这一段吧。

  《水调歌头》中也有体现埋怨之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7、不错,诗人内心充斥着如此埋怨的情绪,思念的忧伤,怎么办呢?难道诗人要在如此良辰美景中满腔烦忧,辗转难眠吗?

  他是不是这样的呢?(不是)那他最后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宽慰)

  到底是谁让他心情得以宽慰,忧愁得以解脱的呢?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小节)

  8、用心品读,说说为什么他释怀了呢?同桌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1)月亮有隐有现,不会十全十美;人的感情也是有悲有欢,有离有合,也不是十全十美!

  (2)但是只要人们常留一份祝愿在心间,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反复朗读体会。)

  9、是啊,月无情,人有情。诗人正因为想到这些,所以他从困惑中,从忧伤、埋怨中解脱了出来。只要心灵相通,相互挂念,距离再远也近若咫尺,不会孤单。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祝愿,他的心被美好的祝愿温暖了。这美好的祝愿是什么?(但愿美好的感情)用词中的句子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想像倾诉,链接生活

  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辰美景。诗人真是洒脱呀!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你有过与亲人分离的经历吗?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

  2、想象若干年后必将发生的事。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多,在这当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生离死别。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生想象后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苏轼的做法,再次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至高境界。)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大文学家苏轼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能让学生和苏轼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苏轼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3、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若干年后你真的遭遇生离死别,但不管怎样,唯一不能变的是要有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五、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中秋的月那么圆、那么亮,本身就是那么美的事物,而苏轼更是赋予了它美好的祝愿,它让多少离别的人不再忍受相思之苦,而在一轮明月下,心心相印,情意相通。所以,我们要感谢苏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谢之情,一起来聆听这首流传千苦的不朽诗篇吧!(听配乐朗诵)

  2、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0045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